2013年開學之初,我校積極響應區教育局的號召,全校上下齊行動,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課改中去。班級文化建設、小組文化建設、各小組的評價機制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真可謂如火如荼、轟轟烈烈。可是一陣熱情之后,種種問題接踵而至,使我們教師一時難以應對。如,課堂紀律大不如從前,課堂亂而不活,任課教師總是反映教學進度難以完成任務,一課的導學案現在要三、四節課才能完成,組長、組員之間相互埋怨指責,甚至有的家長質疑我們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班主任難以駕馭自己的班級,教師都滿心疑惑,懷疑課程改革是否只是一陣風;懷疑課程改革是否能提高教學質量;懷疑課程改革是否能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一時間很迷茫,總感覺課堂改革之路上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高山擋住了我們前進的道路。特別是去年初二進行一段課改嘗試之后又“復辟”了,使我更加懷疑課改的優越性及在本校的可行性,頓時使我一頭霧水,迷失了教學方向。
就在自己滿心困惑之時,學校派我和吳老師到全國的首創課改基地——山東杜郎口中學學習。乘著這陣課改的春風,我們不遠千里,越過了長江、黃河,帶著諸多問題經過了兩天的奔波,拖著疲憊之軀來到了杜郎口中學。
偏居鄉間,放眼一望:荒涼、凄冷、人煙稀少的一所農村中學,校門口竟然停滿了前來參觀學習的車輛,進進出出的幾乎全是操外地口音前來“取經”的同行,每天來的人數比全校師生的人數都多。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70萬人次前來學習取經,河南一所學校去了49次,最多的一個校長先后去了19次。杜郎口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如此吸引著天南海北的人前來?杜郎口中學到底有什么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學過之后能否真的實用?用過之后是否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后續發展怎樣?我只有認真地聆聽其解讀,用心去理解杜郎口的教學模式,才能發現答案。
現在就自己在杜郎口中學的幾點感悟向各位作一個匯報。
一、養成教育常抓不懈
新生開學一個多月,學校不會進行課堂教學,而是進行好習慣的養成,重在進行德育教育。學校的養成教育重“細”和“實”,從學生的吃、喝、拉、撒、行、睡、隊列、文明、衛生、讀、寫等做起。他們要求吃飯的餐具中不能剩一點東西,否則不會收拾你的餐具。在實際中踐行了感恩農夫的辛勤勞作,而不是只喊幾句口號。通過長期的訓練,杜郎口中學學生的字特別規范漂亮,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不是說態度決定成敗、努力鑄就輝煌嗎?偌大的校園內找不出任何垃圾,做到了校園一塵不染、規范有序。小到學生上廁所都有教師輔導,小便池前就寫有“前進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溫馨提示,這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的地方。
二、校園文化有亮點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育人根本。文化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知識的傳授,更在于這所學校的整體環境,以致每一個細節都在為人的發展營造好的氛圍。一走進杜郎口中學的校門,映入眼簾的就是學校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關注生命”,這是對教育的最好的詮釋,教育是為了人的發展,為了人的生存,為了人的創造,為了人的幸福而進行的神圣事業。具體到杜郎口中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的:
1.師生行為的規范
物質環境影響人,但人的行為更影響人。在校園內,師生都有各自的統一著裝,行為規范,細節到位。所有人不僅不會亂扔垃圾,發現問題時他們都會當作自己的事情去做,認真對待。大家都由“會做事”發展到“會操心”,人人都是學校的主人。
2.各個場所打造自己的特色
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班級文化——手抄報、評比共進專欄、圖書角、全家福、進步之星等。走廊里,張貼有相應班級學生的優秀作品,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室的墻壁上、橫梁上都掛有他們師生自己的勵志“名言”,如,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精彩我演繹。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真是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這些不僅僅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就感,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學校還有文化長方廊,都由學生按班級完成
走進杜郎口中學就像走進了教育知識的神圣殿堂,使我們教師非常佩服。
三、課堂教學模式有特色
山東省教科所對杜郎口中學的評價是:杜郎口中學教學改革觸及了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若干深層次的問題,解決了若干重大問題,是原生性、開創性,扎根本土的農村教育改革的先進典型。
杜郎口中學改革的精髓體現在,最大限度地把課堂還給學生,主張能讓學生會學的課才是好課,一切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課堂上必須體現出“生命的狂歡”。杜郎口中學要求一堂課必須有三“聲”,即掌聲、笑聲、質疑聲。只有發出這三“聲”的課堂才能稱得上一堂課。
我們教師早就明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是主導,而學生的學才是主體,可在實際教學中總是本末倒置。教師一味地講授灌輸,一言堂、填鴨式充斥課堂。學生成了局外人,聽天書、等下課、等放假。不關注學生的體驗、參與、探究、感知、情緒,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這樣,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被泯滅了,就談不上造就人格,發展個性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教育哲理為教師共知,可是我們沒有大膽落實,總認為我們比學生強,低估了學生的能力,以致被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了我們的思想和手腳不敢大膽嘗試。可是杜郎口中學圍繞彰顯學生學習“主權”,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由“教什么”轉變為“學生要學什么”。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和價值感喚醒。故杜朗口中學開創了“三三六”的教學模式,“三三六”自主教學模式有效地調動和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作用,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理念,得到了全面的體現。第一個“三”是三個特點:立體式、大容量、快節奏。第二個“三”是三個模式:預習、展示、反饋。這種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活了起來。
四、教師敬業精神強
杜郎口中學的教師每天要進行兩次反思會,對當天的不足提出來并馬上整改。學校提出:嚴格就是教師最大的關愛,批評就是教師最好的福利。這樣他們對教師的評課會一針見血,逐步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看著杜郎口中學的點點滴滴,讓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課堂改革的美好明天,從而更加堅定了自己課堂改革的信心。
一周下來,感覺身上總是冷,心里卻是熱乎乎的,感覺肚子總是饑餓,腦袋卻是滿滿的。
(作者單位 湖南省張家界市張家界第五中學)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