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教學實際,總結了教學經驗,就培養小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提出了幾種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興趣
識字是寫作和閱讀的基礎,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基本要求。因此,它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一年級教材貫徹了課程標準的要求,識字量大。面對學生小、識字量大這個局面,教師應該有明確的指導思想,那就是識字教學的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尤其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呢?我做了些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以下淺談幾種做法。
一、創設情境,趣中樂學
我認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分散,他們的注意力受興趣與情緒所支配。在以往的識字教學中,自己是一味地讓學生讀,死記硬背,這就導致了學生厭學。現在,我當堂采用多種方法復習,及時鞏固要求認識的字。識字和認人是一個道理,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交朋友。如,在同班或小組中比賽誰認得快,記得牢,發揮同學間互相激勵,互相幫助的作用。我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設計多種游戲課件,如,走迷宮、奪紅旗、給字娃娃找家、找朋友、送信、摘蘋果、開火車、跨欄等等。游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在靈活運用的多種游戲方式中,學生從中享受到知識的樂趣,從內心激起了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從而達到了識字的目的。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加深印象,記住教師通過自編的句子、兒歌、謎語。鼓勵學生從身邊,從書本上找到自己剛認識的字,在語言環境中鞏固認字。
二、貼近生活,趣中樂學
要尊重學生差異,相信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如,課前,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去先預習課文,再認識本課生字。第二天,教學本課生字時,我沒有急于教學生統一認讀,而是問:“這些字你們認識嗎?認識哪個就讀哪個。”有的說認識四個,有的說認識六個。他們個個要求認讀自己認識的字。這時,王×同學站起來說:“老師,我全認識。”我說:“請你認一認吧。”結果他一下子把十三個生字全部讀了出來。我驚奇地問:“還沒學,你怎么認識的?”他自豪地說:“這些字,有的是在電視上見過的,有的是在廣告牌上認識的,還有的是媽媽教我的……”經我這么一問,充分展示了該同學的課外識字的方法與途徑。他的這種識字方法我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對他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對其他同學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也想在課外多識一些字,渴望下次自己也同樣能爭得充分表現的機會。
三、形象感化,趣中樂學
對于字音、字形較難掌握的字,先引導學生互相比較、對照、質疑,解疑。字形是重點,也是難點。我在教認“溪”字時,邊寫邊給學生們讀順口溜:三點水,爪子頭,一扭一扭碰石頭,碰到一塊大石頭。學生們也跟著邊書空邊讀,很快他們記住了一個字形很復雜的字。如,教“司、砸、合、告”等字時,用了猜字謎的方法。我說:“有個同學真馬虎,同字丟了一小豎”是“司”字,“一個三框朝東開,一塊石頭背后撐,一條毛巾藏肚中”是“砸”,“一人一張口”是“合”,“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在教“高、亮”兩個字時,我一邊讓學生書寫,一邊念:一點一橫長,口字寫下邊,中間禿寶蓋,幾字寫在最下邊是“亮”。我還利用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
四、發現規律,趣中樂學
為了讓學生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比如,我們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口耳目》一課時,先指導學生看圖,再看象形字,最后看現在要求認識的新字。學生在觀察中發現這些字和圖十分相似,然后教師告訴他們這些都是象形字。學生發現這個規律之后,很快圖、字對照認識了許多的象形字。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大多數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學《操場上》一課時,我讓學生先找出了的提手旁字“拍、打、拔”,又讓學生找出足字旁的字“跑、跳、躍”,我讓學生做動作,前者都用手,后者多用腳。學生很快發現了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動作有關,足字旁的字和足有關。這樣他們在發現中識字,增加了識字的興趣。也給學生心靈放飛的自由,學生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習潛力就會充分發揮!
總之,把識字興趣的激發與調動放在識字教學的首位,注重課內外的有機統一,利用巧妙的教學方式,解決了識字教學的“枯燥無味”的問題。通過轉換學習角度,降低了識字難度,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在豐富多彩的識字方法的潛移默化下,學生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無限魅力,會越來越喜歡漢字,并能逐漸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進而提高了獨立識字的能力,為以后的語言文字知識、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此,我們的識字教學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山西省汾陽市府學街小學)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