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需要從小培養,傳統的說教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步伐,而直觀、易懂、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環境正像盛開的花一樣闖進了孩子們的視線。下面將從通俗易懂的新三字經兒歌入手,創設文明禮儀的物質環境,闡述了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三字經;文明禮儀;教育環境;家園共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環境具有“無聲勝有聲”的教育影響,所以在我園分園做的《以三字經為載體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中,我們十分注意環境創設。在古三字經的基礎上我們新編了通俗易懂的現代三字經。圍繞三字經內容進行環境布置,為幼兒營造和諧文明的生活環境,效果顯著。
一、創設大面積幼兒園公共環境,營造文明禮儀學習氛圍
一所幼兒園要有自己的園所文化,我園區大部分孩子來自外省市,環境的創設成為家長了解園區教育文化的重要途徑。我們運用墻壁畫、走廊吊飾、標語、幼兒作品等形式營造文明禮儀學習氛圍。
文明禮儀從學會說“您好、歡迎你、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不用謝、再見”等禮貌用語開始。我們把這些詞語美化裝飾后吊掛在進園的走廊上方。在走廊墻主壁上運用廢舊報紙和包花紙做成一幅巨大的立體“三字經”大字,給人一種濃濃的古韻味。走廊墻壁上間隔掛卡通圖文結合的三字經故事圖畫。孩子們會在入園離園時逗留在這些精美的圖畫前向父母詢問畫面內容,這對家長也起著直接的宣傳作用。另外每個教室門口除了《家園欄》外,還有一個專門宣傳三字經的版面,如圖文并茂的三字經小故事、激勵性的話語、展示本班寶寶的一些好習慣、好行為的照片,讓家長了解教師的教育理念,更直觀地體會教師用意,促進家長與幼兒和環境互動。讓環境“說話”,不僅美觀,更發揮了環境的教育作用,為禮儀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物質環境。
二、創設各個細節提示性標志,發揮“三字經兒歌”的作用
1.創設班級環境。將圖文并茂的新三字經兒歌分散在活動室的各個角落,處處提醒幼兒注意行為要文明。如在盥洗室、午睡室里張貼《洗手》歌:“小朋友,來洗手;洗手前,卷袖口;洗手心,洗手背;擦干凈,再離開。”“睡覺前,脫衣衫;早入睡,夢香甜;中途便,步要輕;若先醒,勿出聲”等。提醒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影響他人。
2.創設區域游戲環境。除了固定場所有兒歌提示外,我們在各區域游戲中也創設了相應的環境。例如在建構區,為促進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共同商討,不斷豐富游戲的內容,我們用了《借物》和《還物》歌:“借人物,須明求;經允許,再拿走;使用完,及時還;道聲謝,借不難。他人物,要愛護;及時還,不拖延;物歸還,表謝意;勤溝通,互幫助;多謙讓,好相處。”在語言區,貼有《看圖書》兒歌:“圖畫書,要愛護;輕輕翻,細細讀;不弄臟,不損壞;書寶寶,樂開懷。”在娃娃家,我們為幼兒提供各類日用品,在游戲中引導幼兒創編一些情節,同樣也運用“待人接物”的兒歌,處處提醒幼兒注意禮貌。對各個區域的三字經我們會利用散步、談話教幼兒朗誦,增強記憶。
三、家園攜手,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且是終身教師和榜樣。這樣的資源我們絕不會浪費。我們利用家長會、家園聯系欄、家長接送幼兒的機會與家長交流溝通我們的禮儀教育活動,并請家長提出意見或建議,達成共識,商量一致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方法。有了家長的支持,我們的教育就會事半功倍!
通過環境的影響,禮儀教育開展的效果也是顯著的。不過要讓幼兒文明禮貌形成行為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教育目標,相信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家長的認可、個人的榮譽,而更加重要的是教師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曾麗華.營造班級特色環境 促進幼兒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2013.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戚墅堰區幼兒園)
編輯 申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