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21世紀,教育教學不斷推陳出新,特別是新課程標準的推出,強調了尊重教師和學生,對內容的選擇權,以人為本,改變了以往只教不導、滿堂灌的教學常規。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有淵博的知識和厚實的文化功底、精深的業務知識和能力以及扎實的教科研功底,始終處于體育學科知識發展的前沿。這些便決定了一個學者型體育教師的成長。
關鍵詞:新時期;體育教師發展;學者型
說到體育教師,往往首先讓人想到“五大三粗”“灰頭灰臉”“黑如包公”等詞,甚至還有“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學者型一般不會跟體育教師掛上鉤。其實,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特別是體育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的新時期,教師不再純粹是課程和教材的被動執教者,而是主動的執教者和建設者,不僅要全面準確掌控本學科的知識內容,而且要做到融會貫通,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能居高臨下,創造性地組織教材。同時,應有嫻熟的教學技能、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較好的使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靈活有效地駕馭課堂。那么,如何做一個這樣的學者型的教師呢?
一、體育教師要做教學的“行家里手”
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是學者型體育教師必有的基本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上決定教師教學的效率。”只有優美的教學語言,才能使學生聽得聲聲入耳,并能展開聯想的翅膀。這樣的教學,才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學者型體育教師能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創造性地解決教學問題。理論→實踐→理論,就是一個反思、學習、提高的過程,是相輔相成的,是成為學者型體育教師最有效途徑。
二、體育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
要善于開展體育教學科學研究和體育教育教學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學科的靈魂。體育教學的創新,首先在理念的引導上要有所作為,這就要求體育教師要有強烈的科研意識。要善于發現主體,確定研究課題,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較強的分辨力,具有把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能力。在實施過程中,通過觀念的轉變和理念的提升,貫穿體育科研的整個創新過程。
三、體育教師要有寬厚扎實的教育科學素養
有扎實的教育理論知識,熟悉體育教育教學的基本原理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關注當今教育研究的動態,了解教育改革的發展趨勢,結合本校本地區資源優勢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
四、體育教師要將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相結合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能創造性地教學,形成特色。教學中所發現和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十分現實和具體,要了解這些問題必須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針對在課堂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假設,進行試驗;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五、體育教師要積極進行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指為行動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脫離教師的教學實踐,而是為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不是在書齋里進行二十載教學活動中進行的研究,而是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反思不僅與學習密不可分,而且是創新的必要條件。只有對自己的體育教育行為不斷進行反思,才能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自己的水平不斷提高。
六、體育教師要虛心學習借鑒
教科研只靠平時的教學實踐中的經驗和對教學實踐的研究是不夠的。我們要走出這個小的學習圈子,向其他教師借鑒,向其他教師學習,然后對他們的東西進行研究,使他們的經驗在自己這里得到改善和升華。“虛心學習”才是學者型體育教師所具備的風范。
總之,要想成為一個學者型的體育教師就要加強學習,不斷研究,不斷吸收最新的教育教研信息,不斷總結,不斷地反思與實踐,不斷發展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始終處于體育學科發展的前沿,提高駕馭教科研的整體能力。唯有如此,體育教師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才能與時俱進,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成為課程改革浪潮的弄潮兒。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黃集鎮金樓小學)
編輯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