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重要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下面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
一、在閱讀教學中,結合文本的語言、文章的寫法,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靈活練筆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教學《夜鶯的歌聲》一課時,文中結尾處寫到:“第二天,在被燒毀的村子的圍墻旁邊,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著那件綠上衣,坐在原來那河岸邊削什么東西,并且不時回過頭去,望望那通向村子的幾條道路,好像在等誰似的。”那孩子在等誰呢?還會有什么事情發生呢?于是,我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說一說,寫一寫,在練筆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培養閱讀能力,要注意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
提高閱讀能力,光靠課堂教學幾十篇課文是遠遠不夠的。正如冰心所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可以明智,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創作靈感,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只有廣泛地閱讀,才會有一定的文學積淀,這樣在寫作的時候,一些好詞好句和生活哲理往往可以信手拈來,讓文章更富文采和美感。
三、培養閱讀能力,要善于啟發學生質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和教學的中心,因而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的積極性,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還記得我在講完《麻雀》一課后進行小結時說:“讀了這篇課文,從麻雀奮不顧身搶救小麻雀的記敘中,我們感到了那種偉大的母愛。”話剛落,一位女同學立刻舉起手,大聲而認真地說:“老師,我不同意說母愛,因為課文從頭到尾都沒有寫老麻雀是公還是母的!”我聽后馬上笑著說:“你讀得很認真,想得也好。老師的概括,看來不準確,那么怎么說才確切呢?”課堂又一次活躍了。最后,同學們總結出:這篇課文表現了一種親子之情。在這種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調動起來了,同時也獲得精神上的愉悅。
總之,注重讓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興趣,在閱讀中發展語言能力,在閱讀中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自學語文的能力,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并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去培養和發展,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定會得到逐步提高。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永春實驗學校)
編輯 武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