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真誠熱情,以求心靈共鳴。老師講話首先必須以真誠的品格取信于學生。奧地利現代教育家貝步爾在《品格教育》中說:“在品格以及整個人的教育領域里,只有一種途徑可接近學生,這就是他的信任。”當老師為某個問題講話的時候,學生往往會下意識地生出“你訓話,我聽著”的距離感。因此,以真誠的態度作用于學生的情感,是講話奏效的關鍵環節。須知情感是主要的動力,老師真摯的情感最易引起學生相應的情緒體驗,用真誠架起學生心靈的橋梁。
去年,我們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有一天,班級的鎖頭被幾個男生砸壞了。我聯想到桌椅、玻璃等等有損壞的現象,很為惱火,應該講一講。但是我知道劈頭蓋臉地訓一頓,效果肯定不佳,我考慮應用親切啟發人思索的語調來講。我說:“今天我留意了一下,每日忠實為我們服務的鎖頭被砸壞了,老師很想知道是誰干的,更想知道砸壞它的原因。如果不介意的話,希望能當著同學們的面告訴我。”在我的真誠的話語下,有六七個同學舉起了手,他們爭著承擔責任。要知道,男孩子常常是很勇敢和講“義氣”的。很快弄清楚了,他們原來是對鎖頭露在外面的一個小圓孔感到新奇,猜想它一定通著里面的彈簧,于是就搞起了肢解式的“科學研究”。我稍加思索講道:“愛護公物,是對同學們的一項道德要求,可我們班做得不好,桌椅、玻璃、拖布都時有損壞,究其原因‘不是我的’。你們都愛我們的國家,可愛國不是理念的東西,它需要行動,其中包括對祖國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的愛護,難道不是嗎?當然今天的事意義不同,研究鎖頭構造不是壞事,是動腦的表現,應該肯定。但是把班級的鎖頭砸壞了,就為這件事抹了黑。”俗話說得好:“損壞東西要賠,‘損壞’與‘破壞’不是一個概念,但也須賠償才是正理。我提議參加鎖頭研究的同學每人賠兩角錢用于購買新鎖,請把錢送到講桌上來。”之后我望著講桌上的錢接著講道:“問題發生在你們身上,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平時對愛護公物教育不夠,我也賠償一份。”同學們由衷地笑了,特別是賠錢的同學與老師相視而笑,眼神中流露著理解與信賴。
這件事表明,以火熱的感情、啟發性的話語、親切的口吻去講話,會營造出一種心理相融的情感氣氛;如果用挖苦、諷刺、強硬的語氣對待學生,是注定要失敗的。學生都是有感情的,他們的認知活動常常靠著感情的體驗,普遍表現出帶有感情色彩的意向心理。所以真誠的情感是轉化學生思想的條件和動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春市永春實驗學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