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好奇心強,探究欲旺,他們樂于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科學的樂趣,進而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科學;動手操作;高效課堂
科學是一門以探究為核心的學科,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科學課堂中,使學生在感受科學現象變化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科學的樂趣,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充滿著好奇心和探究欲,但是,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的“不放心”嚴重剝奪了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教師會因為學生年齡小,而不放心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從而導致學生根本找不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要認識到學生主動性的價值。下面以教學《做一個生態瓶》時,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找到探究科學現象的欲望,在授課的時候,我組織學生觀察池塘里生物環境資料,認識自然環境下的生態系統。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借助大可樂瓶、剪刀、水、適合在生態瓶里生活的生物等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個生態瓶,并引導學生每天觀察瓶中的現象,做好記錄。這樣的動手操作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本節課基本的科學知識,而且,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最終,也為高效科學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除了創設一些動手操作的活動之外,還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進而讓學生愿意走進課堂當中,愿意成為科學課堂的主人。因此,教師可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模式,使學生在教師鼓勵性的評價中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幫助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進而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輕松的氛圍中得到全面的培養,同時,也為高效課堂的實現做好鋪墊工作。
總之,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發展,對科學學科的發展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進而,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和積極參與,為高效科學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羅吉倫.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0(07).
(作者單位 魏遠波:湖北省竹山縣上庸鎮九年一貫制學校 劉曉梅:湖北省竹山縣上庸鎮中心學校)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