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中當一個人處在快樂興趣情緒狀態中時,最能發揮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樂——興趣是個體進行智能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我利用“畫”“唱”“演”“玩”等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畫”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最直觀、最有效的教學手段
因為它有著特有的信息溝通作用,能提示語言與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且可以提高學生學英語的濃厚興趣,教學效果也十分好。具體方法是:(1)教師舉著自己的畫邊問邊答,例如,要教學“小汽車”這個單詞,教師就可以指著畫提問“What’s this”?“It’s car.”反復指著畫多說幾遍“Car”,這時學生一看就會明白,然后教師又可要學生拿出自己先畫好的“小汽車”卡片來進行兩人間的問答練習。(2)邊畫邊操練。就是讓學生根據老師的畫,一步步進行口頭操練。例如,教師首先在黑板上畫某樣物品,讓學生猜教師畫的是什么,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答案,老師給予否定,最后完成畫,并告訴他們正確答案,雖然學生第一次沒猜到,但在他們的發言中不知不覺地操練了一船疑問句:Is this a...?
二、“唱”的運用
英語歌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增添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如,知道有學生過生日時,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給他(她)唱生日歌,這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熱愛集體的思想。
三、“演”
表演是一種讓學生熟練掌握句型和課文,增強運用學過的 詞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水平的有效活動。在介紹課文時,教師進行示范表演,是一種導入新課常見的教學方法,學生喜歡看教師表演,教一些動詞時,教師可邊做動作邊板書新單詞。如,“I am swimming,I’m running,I’m watching TV,I’m studying.”培養和鼓勵學生上臺表演。每次表演的內容是根據所學課文的句型靈活自由地表演,其目的是提高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運用英語的能力。表演前,讓學生自由結組,準備幾分鐘,然后讓他們上臺表演,每課句型都進行這樣反復操練。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與此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膽量,提高了聽說的能力。
四、“玩”
英語教學的關鍵是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產生愉快的學習情緒。少年、兒童好玩、好奇、好勝,那么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安排新穎、有趣的教學內容。玩游戲恰恰能夠把游戲與教學相結合,體現了“玩中學”“樂中學”的教學思想,體現了讓學生樂于開口感受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敢于表現的意識。游戲滿足了少年、兒童愛玩的天性。在豐富多彩的玩中,學生不僅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思想表達、傳遞和獲取信息,而且還可以在一種以師生、生生互動的教學情境中營造一個“小社會”,使學生逐步樹立團結、合作、自律及自我完善等意識。如,十個問題。這個游戲可以由一人出題一人猜,也可以一人出題多人猜,也可以將學生編成每組10人的兩個組在兩組間比賽。出題的人可以想出任何一樣東西,例如,一種動物、植物、一種交通工具或一個人等把它寫在紙上,并將紙扣放在講臺上。猜的學生可以問10個問題,但只能問一般疑問句,如,“Is it an animal?” “Does it have four legs?”等。出題的人只回答:“Yes.”或“No.”如果問了10個問題還猜不出就算輸了。如果采取兩組比賽的形式由一組出題另一組答,猜的組可以每人輪流問一個問題,出題的組每人輪流回答。
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講故事、猜劇情、傳口令及動手繪畫等多種玩的方式操練。如,在學習表示顏色的英語單詞時,可以設計幸運大轉盤的游戲:做一個活動的轉盤,上面有十種顏色,教師問:“What color is it?Can you guess?”學生就會紛紛舉手回答,有的猜紅色,有的猜綠色,有的猜黑色,有的猜藍色,最后教師轉動轉盤,猜對的學生可以加分或者得到禮物。這種游戲目的性很強,學生的參與面也很廣,也確實能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氣氛。游戲應有一定的啟發性。開展游戲是為了學習和鞏固所學知識,活躍課堂氣氛,但也應該在游戲中注意學生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貫徹寓教于樂原則時,雖然操作點在于引發學生的快樂和興趣情緒,但其目標并不停留在低層次的情緒調節上,而只是以情緒調節為切入口,藉以引導學生由低層次的“外在樂”向高層次的“內在樂”方向轉化。這種轉化的實質是變“樂中學”為“學中樂”,達到治學的最高境界。在玩中培養學生的瞬間記憶。在玩中多種方式呈現單詞,增加刺激渠道和程度,加深感知印象。在玩中化機械記憶為理解記憶。
英語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以人為本”,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在畫、唱、演、玩中有意識地激發和調動學生有利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情感因素,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動機、自信心、主動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語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學中的師生共同參與并和諧發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的方法。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營子初級中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