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校外實習難的現狀,眾說紛紜,但并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實踐仍停留在“紙上談兵”的情況,而且怠學厭學情況普遍存在。究其原因,無非是學生學習有“空洞感”,因此,建設校內模擬工廠,為會計專業學生實習提供崗位,可有效解決相關問題。
關鍵詞:校內模擬工廠;心理因素;實習環境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教學步驟,是中職院校乃至高職院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教學之首選是校外實訓。通過筆者訪談,學生在校外實訓階段,學習知識效率更高,積極性更強,知識更加系統全面,而且自身職業道德修養也有很大提高。通過分析得知,心理因素作用較大。學生在校外實習階段都有一定的“表現”心理,另外,積極嚴謹的工作氣氛,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學生上進。
但中職會計專業校外實訓現狀不容樂觀,校內實訓成為當前中職院校會計專業實訓的主流方式。校內實訓內容只為高考或技能大賽而準備,范圍窄,與會計實務相去甚遠,以致學生普遍出現厭倦的情緒,學習效果差,造成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就業難。
基于此,筆者設想:將機械專業模擬為校內工廠,然后設置會計崗位,為學生制造實習環境。這樣既能解決學生校內實習的“空洞感”,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雙師能力”,又能較好地核算機械專業培養學生的“單位成本”,為機械專業的健康發展提供“研究數據”。推而廣之,形成專業互補發展的局面,進而使中職教育更進一步。
操作理論依據:“有意識的教育就是一種特別選擇的環境,這種選擇所依據的材料和方法都特別能朝著令人滿意的方向來促進生長。”中職學生普遍自我管理能力較差,需要外力(環境)的促進。因此,建設“校內模擬工廠”的實訓基地,更為必要。
具體操作方案:
一、按照企業財務制度建設“校內模擬工廠”
在這個首要環節,校領導負責教師工作協調。
1.教師調配
校內模擬工廠設立的初衷是為學生設立積極的外在“氣場”,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實踐指導教師“新面孔”,能更好地創造“氣場”。這需要校領導給予支持,安排合適的教師參與實踐活動。
2.兩個專業組教師的工作協調
在實踐教學中,需要采集大量原始數據。在這個環節需要機械專業教師給予講解機械加工流程,介紹各種材料的作用,介紹安全注意事項等,所以需要校領導予以協調。
二、實踐會計資料的準備
這個環節,需要會計專業教師準備相關專業資料,并使學生了解,正確運用,為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做好充足準備。
1.財務制度的準備工作
主要包括崗位工作制度,各種核算方法的選擇。例如:車間會計、材料會計的職責,人工、產品成本的核算方法。
2.會計初始數據的準備工作
這方面主要是為建賬和以后核算做準備。主要包括材料、工具、設備和車間的原始價值。
3.會計賬簿、憑證的準備
空白憑證和賬簿的準備,為會計記錄做準備。例如:領料單、工時記錄單、記賬憑證和各種賬簿等,為日后開展會計實踐做好準備。
三、學生實習情況量化考核,與榮譽考核掛鉤
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需要建立一個評比機制,進一步增強學生之間的競爭氣氛。這個機制應該具備使每個學生“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特點。然后以此為基礎,評出等級,優秀等級與優秀榮譽掛鉤。
“校內模擬工廠”會計實踐模式簡便易行,無疑可以為中職會計專業學生實習提供更多的實習崗位,更廣的實習內容。在這條改革之路上,必然會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問題,因此需要校領導的扶持和會計專業教師迎難而上、積極探索。如果可以實現,無疑會徹底解決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實習難的“頑疾”。
參考文獻:
[1]丁金昌.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7(01).
[2]陳革.實訓基地“五體一化”建設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9(05).
(作者單位 河北省涿鹿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編輯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