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級作文的具體要求,針對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批改給學生作文打偏高等第,采用的是“高分政策”。這既是對學生自尊心的慰藉和激勵,也是提高學生作文積極性、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作文;評寫;慰藉;激勵;超優;高等第
當今,正值新課標的實施之際。我想針對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批改談談我的看法。作業批改廢除了一度的分數制為等級制,其實它們實質還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作業評改的標準是沒有變的,只不過化多層次的較復雜的分數為層次較清楚目標較分明的等級。59分以下叫不及格,60分至74分為及格,75分至89分為良好,90分至100分為優秀。
以往,不少語文教師給學生作文評分往往偏低,一般在60至70分這個分數段,差的甚至30分、40分,要想評上85分的作文不多,優秀的那真是不容易了。我想,這種(分數)偏低評分的做法,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寫作情緒,而且阻滯了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
怎樣給小學生作文評寫呢?我采用的是“高分政策”,用現在的話說是“高等第制”。我不吝嗇手中掌握的分數,適當將等級提高,允許冒尖的作文得“超優”,實踐證明這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給學生作文打偏高等第也有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現行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各年級作文的具體要求。學生的作文能達到他所在年級要求就要給高等級、給“優秀”,對于超標準的、有特色的、有突破性的冒尖作文評分還可“超優”。
在學生作文評高等第時,我注意了以下三點:(1)分項打等級,如,給四年級學生的作文評分,就按課標對年級要求列出包括“立意年選材、結構、語句、書寫、標點”等六項,并把按比例評分的“單項評分表”貼在每篇作文前,逐項計分。看哪項超過要求,就給哪項加“超等第”。學生一看表,就能了解文章的優缺點,除想多爭幾項優秀,還想“超優”。(2)對差生暫降標準,視他前后作文進步程度,適當提高等級,這樣做意在鼓勵差生感到作文有奔頭。(3)正面消滅不及格等級。如果學生某篇文章實在沒有達到要求標準,也不輕易打上低等級,通過面批給予他重新爭高等級的機會。這種變指責為諒解的方法,也是對學生自尊心的慰藉和激勵。能保護他們的作文積極性。
在采用“高等級”制的這學期中,學生的作文積極性得到了調動,寫作水平普遍提高,在每篇作文中,一般都有80%以上的學生能得到“優”,其中常有1%的冒尖作文“超優”。
參考文獻:
[1]陳旭.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
[2]蘇城.新課程理念與小學生語文課堂教學實施[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1.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太乙街辦新關小學)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