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學解題中,觀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與習慣,平時如果可以對學生多加指導,指明觀察的方向性,是大有裨益的。著重介紹了觀察的四個角度。
關鍵詞:數學觀察;觀察角度;智慧
從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數學活動中的觀察就是有目的、有選擇地對各種數學材料進行概括的知覺過程,其成果就是數學材料的外部特征和整體特征。在數學考試中,如何贏得充裕的解答時間,是每位同學的共同愿望。實際上,有不少同學為了爭取時間,一拿到試卷就做,有時已知條件都沒有看清,反而浪費了時間。其實在解題過程中先觀察一下,花少量的時間認真審題,看清條件和結論,說不定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發現。
但是,每個學生的知識經驗、個性特點均不相同,因而觀察的效果也不相同。在觀察過程中,有的學生觀察只憑興趣,抓不住重點;有的走馬觀花;有的草率急躁;還有的觀察不夠全面;同時為了保證解題的準確率和速度,觀察必須是一個有序的思維過程,不能是雜亂無章的,否則,觀察就會起到負面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找到合適的觀察角度。
一、整體局部觀察
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有限,往往在觀察的過程中只注意到問題的一個方面而忽視整體,從而無從下手。所以要教育學生從整體與部分的角度進行觀察,在把握整體特征的同時也要注意局部所具有的特點。從整體中看部分,在部分中把握整體,只有這兩方面都考慮全面,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
二、特殊數值觀察
有些數學問題蘊含的性質比較隱蔽,如果稍加分析,便會發現一些特征,尤其是一些特別的數值,對解題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所以要善于觀察,從數字之間的聯系去尋找解題的思路。
三、特殊結構觀察
有些數學問題中的結構其實隱含著某種特殊的關系,善于觀察并加以聯想,從而實施轉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猜想觀察
數學中的某些問題,一時看不出它具有哪些特征,或者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此時,我們常常通過觀察,從而獲得猜測,然后對其正確性進行推斷,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像在數列運算中,在求數列解析式的時候經常會先猜想再利用數學歸納法去證明。
上面的思路對思維和變形的要求比較高,如果變形的方向不正確就很難達到最終的結果。所以我們還可以按觀察并猜想的方法。
第(3)小題也可以利用數學歸納法。利用思路2,就將過程轉換成簡單的公式變形,使難度大大降低。
當然在數學解題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觀察方法,可以得到有效的解題途徑。我們需要將觀察與思維有效地結合起來,注意觀察的目的性和條理性,從而不斷地地提高觀察的準確性和全面性,當遇到類似問題的時候,就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馮寅.數學解題中的六大觀察法[J].中學數學:高中,2002(3).
[2]李永誠.慧眼巧解題[J].內蒙古教育,2008(6).
[3]童其林.解高考數學題的幾個“善于”[J].中學數學,2009(17).
(作者單位 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第一中學)
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