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籃球教學中的困難,根據籃球運動的自身特點和學生的心理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教學模塊;興趣培養;氛圍營造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于中學體育教學也有了相應的要求,從以前注重知識的傳授向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轉變,從以前單純的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刻意追求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完整性、邏輯性,向以學生為主體,從高中學生的需要出發,結合社會學科發展的實際,精選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課堂內容既要體現時代性,又要反映基礎性,同時還要強調選擇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籃球教學也相應的變化,從以前的注入式的教學向其主動式發展,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籃球技能,從而克服籃球恐懼的心理。在這里我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一、必須根據籃球運動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改變教學模塊結構
由于以前的教學模式影響,在籃球教學上,我們傳統的教學過程結構也沿襲了足球、乒乓球的學習方法,總體上體現了“基本技術→應用→比賽”的漸進教學過程。然而,實際的教學效果卻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學生興趣不高;教完的東西用不上,學生只學會了籃球運動的某些動作,而沒有學會上場如何打球;教學方法死板生硬;教學進度緩慢;無場上意識等。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教學效果不理想呢?其實,籃球運動是一項以集體競爭的形式、憑借把球投入籃圈的數量多少來決定勝負的運動。當學生開始學習籃球時面對教師的講解和示范,學生始終覺得枯燥無味,既沒有他們設想得簡單上手,又沒有激烈的比賽讓他們可以盡情地發揮表現自己,事實上此時他們停留在感性層面,并沒有在學習籃球。而且這種過細的教學步驟又一再地制約著他們真正意義上的籃球學習,加之單元偏小,學時偏少,常常是還沒打上比賽,單元學習就宣告結束了。
運動生理學認為,運動技能的習得規律有共性但也有其各自的特性,運動技能的教學在遵循一般技能的習得規律的同時,更應符合自身的技能習得規律。籃球技能的學習是一個動態變化而開放的體系。因而以“教”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不能客觀地反映籃球運動技能的學習,必須因勢利導地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處理好“學”與“教”的問題,也就是學生和老師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學生樂于怎樣學”的角度去探索籃球教學的科學化進程。在籃球課堂上學生心里想的就是表現自我、比賽等。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想學生所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教”與“學”的心理沖突,更何況,學生通過比賽的實踐,更能親身體驗到學習和掌握基本技術的重要性,從而引起新的學習需要,學習的針對性就會大大提高。
二、必須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掌握籃球技能
興趣是人類求認識,探索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具有強烈的積極情緒色彩,是從事活動的重要動力。興趣,也可以說是天然的啟蒙者。既可以引導,又可以培養。對于籃球教學來說,學生的興趣直接影響他們掌握籃球技能的快慢。
首先,十足的信心和必要的鼓勵,是培養學生興趣的動力。現在的學生由于缺乏體育鍛煉和身體原因,對于籃球產生自卑、懷疑的態度,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的給予鼓勵、關愛和肯定,這樣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在自我表現欲的推動下就會產生自我肯定和愉悅的心理體驗,對于籃球的自卑和懷疑就會消除,使他們的籃球學習得以促進。
其次,組織一些實力相當的小規模比賽和簡單的課堂測試,多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并時時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通過溝通,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想法,通過現實和想法的比對,便于及時更改授課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三、籃球氛圍的營造是籃球教學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籃球教學氛圍的營造是極為重要的。例如,一個班級有50名學生,而40名學生都在觀看籃球比賽,余下的10名學生就會在其他大部分人的帶動下參與到觀看比賽的活動中去。那么怎樣才能營造良好的籃球氛圍呢?首先,利用體育賞析課的機會組織學生觀看一些重要的籃球比賽,像NBA、亞運會和奧運會的籃球比賽,因為有抗征性,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積極參與,這時教師再適時地進行評析,引起學生的興趣。其次,在課堂的剩余時間組織一些小型的比賽,例如三人制籃球運動。三人籃球規定每隊上場隊員為三名,而不是正規籃球比賽的五人,只有一個籃筐,半個籃球場,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比賽中,又能使學生更好的表現自我,比賽結束后評出優勝組給予表揚。在學生自我表現欲的驅使下,學生就會主動學習籃球技能,便于更多的獲得優勝次數。再次,可以進行一些籃球表演項目,讓學生把自己掌握的拿手的技能表演出來,達到促進其他學生參與的目的。這樣通過多種渠道營造良好的氛圍,就能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主動學習中來。
在以“三個面向”指示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新課程改革的引導下,籃球教學會變得更加活潑,形式會更加多樣,我相信只要用心去探索,就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籃球運動中。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同江市第一中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