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一輪課程改革全面實施,要求學生形成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而探究式教學特別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自學能力,力求通過探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和掌握科學方法,為終身學習和工作奠定基礎。可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實施創新教育成功的關鍵。
一、改變教育觀念,找到學生探究的切入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更不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在現有條件下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如學習《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時,前一天布置學生找一些能夠發聲的簡單物體,如梳子、鈴鐺、紙哨、橡皮筋、紙盒等。在課堂上先讓學生盡情地擺弄,走進“聲音的世界”,創設“生活走向物理”的情景。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促進教師在探究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二、注重生活實踐,培養探究能力
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息息相關,在物理教學中,我們要學會將學生的探究視點從課堂引導到社會,切實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例如,“生活中的測量”“電冰箱中的物態變化”“生活中的光現象”等,都離我們的日常生活相當近。同時按照新課標要求,布置學生利用生活實踐來探究新知識。在學習了“光現象”后,給學生提出探究式問題:“光污染引起的交通問題”,讓學生到校外廣泛了解,自主進行探究。我們通過不斷實驗探究活動,使學生更好地領悟科學思想和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重視合作式的探究式教學
合作式教學的基本理念是師生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在教學進程中要讓學生自由選擇思想,從而培養學生的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如,探究滑動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關時,教師可以作為探究小組的一個成員參與探究,和學生一起提出問題,做出猜想。如“滑動摩擦力與壓力無關”“滑動摩擦力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等等。教師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然后由小組根據自己的猜想進行探究實驗,而不要求學生統一探究某一問題,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整個探究,探究結束后,讓學生相互討論自己的探究結果、步驟。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既保持了學生的自信心、自尊感,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充分體驗到了思維、探究的快樂。
四、形成探究式教學的方法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使學生能根據探究需要自主開展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科學的探究方法。教師有計劃提出問題,有意識地設計錯誤,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營造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圍;允許學生對老師的觀點提出指正,隨時講出自己的探究體會或好的解題思想方法。如,探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先出示日常生活中曬衣服的圖片,讓學生比較衣服在不同條件下哪個干的快。在這一過程中,老師提出問題,對學生的答案不做評價。然后根據博弈規則由學生提出問題“蒸發快慢與液體的質量有關”“與溫度有關”和“衣服的面積有關”等等。向學生介紹探究的程序,學生根據問題自己樹立各種假設,接著利用給出的器材由學生自己動手探究。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學會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才能形成探究式學習方法,成為具有科學素養的人。
在知識飛速更新發展的時代,要求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去探究知識的能力。只有具備了這種能力,才能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東江初級中學)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