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學習是由美國科學家施瓦布教授倡導提出的,就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對所學的學科進行探究,它通常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得出結論以及表達交流,它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不一樣,這個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老師啟發,學生操作動手實踐。《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認為,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這種教學模式在觀念上平等、開放、民主;過程中自主、體念、個性;形式上生動、多樣、有趣。
二、探究式教學法的特點
1.學生自主參與獲得新知識和培養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也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基本上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理解、記憶,儲存和提取信息都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其主體性往往得不到體現,出現“高分低能”現象也就不足為怪。而探究式教學模式卻是,先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實踐和探究,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結論,這樣的結果,學生記憶深刻,不會忘記,并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問題為中心激發學生思維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是給學生直接呈現答案或者結果,而讓學生去證明,或者做練習去說明它,但這個新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卻不是這樣,它是先讓學生動手,從實踐中得出結果和答案,給學生問題,讓學生從問題中去尋找答案,從而去激發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
3.合作學習
生物這門學科,它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和其他學科有著很大的聯系,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沒有全面的綜合性的知識是不行的,因此也需要和其他學科進行合作性的學習。
三、探究形式
1.發現式探究
發現式探究是老師提出開放性問題,并給學生預先準備好的教具,讓學生分組具體操作這些教具,期間教師巡回于各組之間,做交流、指導,不時地做一些示范動作和演示來協助特別困難的學生,讓各組學生開發自己的操作方式和發現,并鼓勵全部進行討論其所獲得的學習經驗。
2.推理性探究
推理性探究是學生沒有動手做,而通過老師提出的開放性問題,結合老師的講解和示范、學生的觀察、視頻、圖片、故事、課件、互聯網等,然后由師生共同討論,讓學生運用理性推理進行了解,并自行發現結論的探究形式。
(作者單位 重慶市涪陵第十七中學校)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