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一直以來都是初中語文的重頭戲,但閱讀教學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在“新課標”理念的引領下,如何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關鍵就在于重視閱讀,優化閱讀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閱讀教學;重視;引導
不久前,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公布了對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學生閱讀狀況的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僅有30.5%的中小學生喜歡閱讀,而且年級越高閱讀量越少,中小學生閱讀量普遍不足。事實上,這種情況并不僅僅存在于天津,中國讀書人口的大量銳減讓全社會,尤其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都感到擔憂。
那么這種現狀是如何形成的呢?我想,不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缺乏良好的閱讀環境。時下由于教育的功利色彩濃重,競爭的壓力迫使師生追求速成、速效,沒有時間靜下心來閱讀。其次,閱讀資源得不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現在,有不少學校圖書館、閱覽室不健全,即使有,也因為書籍陳舊、適合學生閱讀的好書不多、學校缺乏管理而導致其形同虛設。還有,就是我們的閱讀教學方法陳舊,無法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我想,首先應該改變我們的閱讀教學,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踐行“新課標”,明確閱讀教學的要求
深入解讀“新課標”,明確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新課標的閱讀總目標: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全體師生都能找準前進的目標和方向。
二、閱讀進課堂,體現閱讀重要性
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要讓閱讀走進課堂?課外讀讀還不夠嗎?”事實上,如果閱讀不進課堂,學生的課外時間太少,根本沒有時間閱讀,而光靠啃書本上的幾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而且,不讓閱讀進課堂,本身就是對閱讀的輕視,讓學生覺得閱讀可有可無,學校才舍不得讓它占用課堂時間。相反,有了專門的閱讀課,師生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
三、優化教學方法,收到良好的閱讀教學效果
1.培養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熱情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閱讀興趣一旦養成,就相當于成功了一半。為此,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絕不能把鮮活的閱讀教學變成文學常識教學、字詞教學和問題解答,絕不能使閱讀成為應付考試的手段,把學生變成一味接受的工具,這樣只會讓學生渴望閱讀的火苗熄滅在枯燥的功利深淵中。我們要努力探求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讓學生的閱讀興趣之火越燒越旺。
2.引導小組合作,介紹讀書方法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課程標準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也要運用這種方式。可以把班級學生分成幾個閱讀小組,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開展閱讀活動,每個小組內共享資源,交流閱讀經驗、閱讀體會,互幫互助,互相監督,共同進步。小組間定期匯報成果,評比選優。而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教給他們如何課堂“精讀”,課外“博覽”,如何圈點批注,加深理解等。
3.開展活動,促進閱讀能力提升
有效的閱讀不是死讀書,而是要求學生活讀。可以每月舉辦專題讀書會,就一個專題展開討論;可以舉辦“好書大家看”活動,推薦自己閱讀中遇到的精品;還可以舉行詩歌朗誦會、表演課本劇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刺激和引導學生讀出精彩,讀出感想,讀出成長,讀出人生……
總之,踐行“新課標”,優化教學方法,提升閱讀教學效果,勢在必行,催促著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創新……
(作者單位 江蘇省沭陽縣沭河中學)
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