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已經吹遍了祖國各地,包括各項設施、條件都達不到要求的農村中學。但對于農村中學來說,新課程的改革舉步維艱,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出現了各類問題,需要探討、解決。
關鍵詞: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新課程
因為農村教學的特殊性,在新課程實施中成效并不明顯。這主要源于在農村初中的歷史教學中存在很多的問題,下文將作具體說明。
一、歷史老師的素質不高
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歷史老師,不僅要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文化積累,還要時刻關注歷史學界的發展動態。但在農村中學里,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歷史老師大都沒有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有的甚至是因為缺少歷史老師而臨時換的學科。如果沒有專業的歷史老師,那新課程將很難實施下去。
其次,因為歷史老師的缺少就進一步導致了教師工作量的增加。通常一個老師至少要帶五六個班的課,平時教師忙于不間歇的上課、改作業和備課,自我學習的時間幾乎沒有,那自身的素質自然就難以得到提高。
最后,教師和學生的關注不夠。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和學生都忙于語文、數學和英語這類“主課”的學習,而無暇顧及考試分值少的歷史學科。在教師和學生不重視的情況下,歷史教學就很難開展,歷史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就很難得到提高。
二、教師教學方式的不足
初中歷史包括很多豐富的知識和文化,所以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會存在很大的困難,要想讓學生完全理解吸收,對初中歷史老師的要求就更高。但這樣要求,農村中學中出現的問題就更明顯。
首先,對現在農村的初中歷史老師來說,他們僅僅局限于口述的課堂教學,將自己的主觀思想強加給學生,這樣學生很難吸收,同時學習效率也不高。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來采用恰當的教學方式,如在學習《八國聯軍的侵華戰爭》時,歷史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讓學生通過畫面對日本的罪行有個深刻、清晰的了解,讓學生在對課本知識有個全面把握的同時銘記歷史。又如,在學習《漢字的演變》時,老師可以讓幾個學生來扮演甲骨文、金文、隸書、楷書等等不同的漢字,讓他們各自舉例寫出屬于自己的漢字,并按時間的順序排列站隊。在這樣多樣的教學方式中,讓學生在感受快樂的同時學習知識。
然后,在農村歷史教學中,通常由于教師對課堂結構設置的不合理,而導致學生一直被動學習。另外,有些教師依然堅持單一的教學方式,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只是在負責講授知識實現教學目標,把知識點一股腦都塞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歷史時死記硬背,不理解記憶,而不注重學生的吸收成果和自學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不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不到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也會越來越低。
最后,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長期占據著領導地位,而不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讓學生在復雜的歷史教學中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
三、師生缺少教學互動
新課程要求教學過程中體現互動交流,這就要求老師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身份,和學生做朋友,給學生創設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但現在大多數的教師依然保持著“我是師長,我應該得到尊重”的想法,和學生之間存在陌生感。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和學生的互動往往實效性不夠。如在學習《商鞅變法》時,教師會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學:秦孝公為什么會支持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但還沒等學生思考出結果,教師就會自己公布答案,這樣就會存在“只啟不發”的問題,讓討論、探索只停留在表面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是沒有得到提高。這樣的“啟發式教學”不僅沒實現教學目的,還讓課堂變得枯燥無味。
四、評價方式的片面化、單一化
現在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評價學校和教師的標準仍然停留在升學率和成績的層面上。所以,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得到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就不得不一味地追求學生的成績,但用考試來考察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這種單一片面的評價方式對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如果教師追求改革的意識強,用創新思維來對初中歷史進行教學,但取得的成績往往還不如用單一教學方式的老師時,那改革又該從何說起?所以在新的評價體制未健全,舊的單一的評價體系也無法廢除時,這其中平衡點的掌握就需要學校、教師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了。
新課程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是一個坎坷且復雜的過程,它包括了社會、學校、教師、設施等等諸多的問題。在實施改革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是很正常的,但只要出現問題時不逃避,而是迎難而上從而解決問題,那筆者就有理由相信,新課程實施一定會在農村中學教學中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向玲.略論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時代教育,2010(10).
[2]遲戰權.偏遠地區初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和田示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0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敬安中學)
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