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全國大中小學校都在進行大力改革。小學語文識字與寫字教學在語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小學識字與寫字教學的方法進行思考,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有利于實現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方法
學好漢語是一個中國人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怎樣去學習漢語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首先應該學好漢字。識字與寫字是學習漢語的基本功。經過研究,小學階段對寫字教學應該充分的重視,但是往往流于形式,也使得小學生的語文基礎十分不牢固,這其中關系到一系列的問題,包括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一個人的一生受識字和寫字教學的影響非常大,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對這一方面加強關注。
一、小學識字教學中閱讀的作用
語文教學中,閱讀一直是重點和難點,導致閱讀困難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在識字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語文學習包含識字、閱讀及寫作幾個方面。當前課堂教學中,學生識字幾乎全是依靠死記硬背來完成的,教師要求學生必須對每一個漢字的細節進行精準的記憶,對漢字間的細微差別過分地進行強調。在閱讀時,學生面對材料,如果對每一個漢字都能清楚地辨認并讀出來,那么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對字詞的辨析上,對每一個字之間的聯系完全依靠的是對字FeBCM2aUFU4QA/w51FqG1GjHYtrUD3nAq3r0UfV1sYM=的熟練程度來完成的,也正因為這樣,學生對詞義和句義的理解相對要差一些,從而使其在閱讀時,對整篇閱讀材料不能透徹地理解。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的年齡小,對陌生的東西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作為教師,要把學生的興趣、愛好把握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學生對知識的主要學習途徑就是課堂,小學生學習以記憶為主,小學生學習的最大動機就是興趣。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該找一些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如趣味識字法等,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自主嘗試、自主探索。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大家看“哭”字像不像一個人在流淚?“笑”字是不是讓人感覺很歡樂呀?從漢字的發展變遷來看,每個漢字都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一個漢字包含著一段豐富的歷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這個漢字的最原始形態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字形對漢字進行理解和記憶,從小就感受到中國漢字的魅力。相關研究顯示,小學生的平均識字量為每天二十個左右,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在課堂中往往會注意力不集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教學方法的選擇不能過于單一,要多種方法并用,使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被調動起來,語文識字與寫字教學的效果才能實現。
三、注重寫字這項基本功的訓練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小學階段對學生的寫字訓練不是非常重視,或者可以說是寫字的教學方法運用不是非常恰當,導致學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學習中往往會遇到諸多問題。興趣是做事成敗的關鍵,學生在學習寫字的時候也一定要首先產生興趣,在興趣的基礎上,結合正確的寫字姿勢、執筆方法、運筆規范,整潔、端正地書寫,才能確保寫字的質量。
長期以來,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對語文課堂上的寫字教學存在認識不清的現象,在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的培養時,教師并未將寫字練習作為一部分,單方面認為學生認識字、會寫字就可以了,至于書寫結構、姿勢、筆順、速度是否符合要求,不在教學范疇以內。識字和寫字的分離在傳統意義上出現重識輕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往往也是把識字和寫字分開進行,只要學生認識即可,而寫字練習往往是被安排在課后進行,要求學生在家庭作業中反復地對字詞進行抄寫,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往往也是不求效果,應付了事。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的書寫習慣隨時進行糾正。例如,小學生在握筆的時候,多數都距離筆尖非常近,導致在寫字時,手會把字跡擋住,長此以往,就逐漸養成了書寫中的陋習,影響身體的發育和視力。教師要對學生的書寫坐姿時刻進行強調,要求頭正、身平、腳平、臂開。學生寫字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去督促學生,要讓學生在寫字的時候保持平和的心態,要對學生適時地進行表揚。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在小學語文識字和寫文教學中,要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加強這兩項基本功的聯系,并采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對漢字獨有的書寫規律進行掌握,為語文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這也對自身的發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劉暉.寫字教學的困惑與思考[J].新課程:教研版,2011(01).
[2]趙顯龍.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探究[J].學園,2011(13).
[3]張英.利用信息技術改革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1(05).
(作者單位 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長慶一小)
編輯 董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