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操兩活動是一所學校精神面貌的再現,為了使學生精神飽滿、整體劃一,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校生活中,合乎《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學生進行每學期為期一月的課外活動隊列隊形、廣播操的訓練(因農村中學沒有軍訓)。在訓練時,采用訓前動員、訓中指導、訓后比賽的形式督促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訓練工作中,使三操兩活動秩序井然、有新的活力。但是,實際教學中,現實恰恰與之相反。通過對班主任、學生的調查,自我觀察了解,我認為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學生對早操、課間操、廣播操鍛煉的本質不理解
由于農村小學的局限性,沒有專職的體育教師,學生已養成習慣性的“放羊式”教學,突然在中學一切都比較規范,學生一時在心理上無法接受。而且,習慣性的“放羊式”教學,學生養成自由、散漫的不良習慣。突然的規范,需要適應的過程。但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從思想深處認為體育課就是玩課,不需要有組織、有紀律。也沒有任何人給予思想上的指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目的、意義以及對自身的發展沒有明確的方向性、指導性,導致學生在鍛煉時盲無目的,比較被動,而養成許多不良習慣。
二、體育委員的職責不明確
體育委員在有關體育日常事務管理中,充當的角色只是“哨子的工具”,而沒有發揮體育委員應有的職責,沒有起到體育教師幫手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體育委員思想認識膚淺
作為一名體育委員,從思想上對自己的工作不重視,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的職責,忽視了班主任的信任,同學們的民主選舉、體育教師的培養,扮演的角色只是“獨行俠”,沒有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對學生自由散漫的行為不及時制止,甚至對學生的嬉笑、打鬧聽之任之,導致學生習以為常,形成不良習慣。
2.體育委員管理能力有限
體育委員在體育日常事務管理中,自己的管理能力有限,在同學中沒有形成威信,在管理時,方法簡單、不能以身作則,又沒有體育“專長”,導致管理難度較大,學生不認真遵循。主要原因,一般情況下體育委員學習成績較差,而熱衷于體育教學事務,相對體育成績較突出。
3.體育委員口令不準確
體育委員雖然是公選的,在口令方面還比較欠缺,對預令、動令區分度不明顯,下達口令過快,學生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導致在執行時比較混亂。
4.體育委員站位不準確
體育委員的站位比較隨意,主要是方向的改變,體育委員不能及時調整位置,下達口令時,自己都不清楚口令下達得是否準確、到位。有時,體育委員甚至站在隊列的右側,在下達口令時,自己都感覺到比較“蹩腳”,何況其他學生就更加困難了。并且,站位時,不能和首尾之間保持一致的距離。或前或后,再加上口令的聲音不夠洪亮,使首尾的學生聽不清口令,導致執行時做不到整齊、統一。
三、體育教師輔導不夠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對體育委員與學生的輔導不夠,主要原因是:(1)沒有足夠的時間對體育委員進行輔導,課堂時間比較短暫,教師只能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輔導,或者學生只能短暫地模仿教師的口令。(2)教師對口令的授課較少,雖然明確了體育委員的職責、口令的模仿,但體育委員與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較少。主要原因是,如果留給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而課時的安排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探索,花費的時間又長。甚至,領悟能力較差的體委將口令定型在初始化程度,沒有進展,使組織能力得不到提高。
總之,要想使三操兩活動開展得井然有序,體育教師必須做到勤指導、嚴要求,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意識、團隊意識,只有這樣才有助于三操兩活動的發展。
(作者單位 甘肅省永昌縣第五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