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普及率正在逐步地提高。大部分的學校不僅開設了多媒體教室,還建立了校園網絡,這也就意味著在中學的課堂上開始了真正意義的多媒體教學。就多媒體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中學數學;運用
通過多媒體技術的交互式特點,來綜合處理圖形、動畫、文本、圖像、聲音等所編制的輔助各個學科教學的計算機軟件,能夠營造出一個生動逼真、繪聲繪色的教學氛圍,在中學數學課的課堂教學中,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師傳授知識的需求,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單調模式,讓課堂不再單調、乏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在課堂上的輕松學習。
一、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教學過程形象地展示出來
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具有抽象性,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真正的認識和了解數學,反而會覺得枯燥和乏味。由于多媒體計算機集聲音和動畫于一體。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運用計算機將數學的過程通過動態和靜態的方式演示出來,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數學的整個運算過程,從而學好數學。比如,初中數學的平面幾何,通常傳統的教學方式是由教師通過抽象的語言來進行闡述,并且通過畫圖的方式讓學生來了解,但是,由于學生對于幾何還只是存在于抽象的概念,一時間并不能完全明白,老師只能通過一遍遍的畫圖和概念解釋來讓學生了解,這樣不僅嚴重影響教學進度,往往還達不到想要的教學效果。然而,利用計算機,在進行幾何求證時,就可以通過動畫的方式,來移動點、線、面的同時,配上必要的解說詞和音樂,給學生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氛圍,學生在直觀感受數學的同時,老師開始提問,并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將所學公式與圖形相結合,從而解決數學難題。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一改過去對數學的模糊概念,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收獲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中學的數學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還應該具備相應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老師往往通過抽象的語言將現成的公式、定理等傳授給學生,學生很難理解。而在多媒體教學中,運用計算機的繪圖功能和數據處理能力,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實驗數學的環境。讓學生可以在學習活動中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自己輸入數據、繪制圖像,在看完計算機的動畫展示之后,自己來觀察和歸納出數學公式和定理,并通過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出來,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去發現和探索,在有一定知識的基礎上,去分析和探索,從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記憶深刻,而不是機械地、被動地去記憶公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還能提供一個學生運用知識的平臺。對于所有的學生而言,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存在著個體差異,對個體差異的尊重和承認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中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實現個性化教學。在編排教學軟件時,設計教學方法和解題思路要以不同類型學生為依據,并讓學生來進行選擇,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實現人機交互、視聽合一。學生由傳統的老師枯燥、乏味的教學,上升到可以自己動手去操作計算機,并通過計算機來解決書本上遇到的問題,學生還可以在數學課堂上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和知識基礎來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選擇,不僅能夠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四、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在和諧的教學范圍中,可以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在中學的數學教學中,為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課件設計的富有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到知識。比如:老師在設計階段性測試題時,在答題結束后,可以將聲音和畫面設計為“答對了,你真棒!”或者是“太可惜了,再來一次!”等具有鼓勵性的場景,這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體會到成功的感受,就算是失敗了,也還可以再來一次,很好地保護了中學生弱小的心靈,并教會他們面對挫折,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保護他們學習積極性的作用。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在中學的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好數學,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秋海.數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A].華東師范大學,2008.
[2]袁智強.關于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調查與分析[A].數學教育學報,2002(02).
[3]曹宏宇.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實踐研究[A].天津師范大學,2007.
[4]李曉玉.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01(4).
(作者單位 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第一中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