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其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及時反饋
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最佳的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從哪里“下手”?本人在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就有了以下幾點不成熟的思考。
一、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
充分了解學生,對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以避免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脫節的現象;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引起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共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么、說什么、探索到什么、體驗到什么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筆者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做書上的練習。一生突然大聲說:“有一只鴿子的信送不出去。”筆者微笑著詢問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爭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師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活動空間中,學生自己發現了多余的條件,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設想當時筆者如果對貿然出現的聲音立即批評,不僅使那位學生的思維停頓,連其他孩子的學習熱情都會受到影響。蔡林森說:“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師嘴里講出來就不值錢了,一定要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去感受、去體會、去發現。”
二、情境和問題的創設上要下足功夫
情境創設得好能充分調動學生有效學習情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情境創設中,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所以,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創設情境,又要充分發揮情境的作用,及時引導學生從情境中運用數學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么”等問題。教學情境應具有一定的時代氣息,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展。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教師創設了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輪得票統計圖(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爾9票)請學生根據統計圖用學的百分數知識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征進行設計,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三、課堂作業做到及時反饋
課堂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前數學課堂作業不能做到當堂完成、當場反饋的現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師把課堂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剝奪了學生活動時間的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負擔,事倍功半,直接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
課堂獨立作業是學生課堂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它一方面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共同活動,必能獲得一定成效,這些成效若得到及時反饋,就能成為進一步調整教與學的新信息。對學生來說,及時地了解學習的結果,可以很快地獲得矯正性信息,進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而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及時的、恰當的評價,是一種很重要的反饋形式,是推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設計練習時,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每次練習中困難出現的情況,在教學時,還要不斷地從學生的練習中,及時、全面地獲得反饋信息,調整教學進程,促進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九州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