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發學生興趣,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與學生共同學習,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注意實踐與多媒體的應用,以實現提升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興趣
一、使用多媒體,突出教學重難點
只有在教學中突出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思維,學生才會主動參與到教學中,而不是聽天書。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就要先讓學生明白,本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哪。由于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有40分鐘,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有限,所以,很多學生感覺數學很難,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或實踐教學,突破教學難點,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旋轉和平移》一課中,“數物體平移的距離”是重點,也是難點。數圖形平移幾格,學生很難想象到去數某個點平移的格數,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環境中理解問題的含義。
二、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虛擬的、輕松的學習環境,教師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深入于學習情境中,這樣不僅能激發他們的興趣,還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通過“灰太狼和喜羊羊”這類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來制作課件,學生瞬間興趣盎然,我們讓“喜羊羊”給朋友們分蘋果:共有28個蘋果,要分給9個人,每個人分得幾個?還剩幾個?卡通人物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開始積極思考,積極回答問題,最后得出結論:每個人分3個,還剩下1個。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有趣起來,學生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只有這樣,他們才會喜歡數學,好好學習數學。
三、采取多種練習手段,適應學生心理特點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他們注意力不穩定,容易被外來事物所吸引,很容易就跑神了,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如,對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采取游戲教學,把學生對游戲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集中學生思維。學生思維最集中是課堂上的5~20分鐘,我們要好好利用這段時間,以便學生能準確掌握新知識。
總之,教師要使數學課堂“事半功倍”,就需要重視學生的興趣,實施人性化教學,通過文中提到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小學數學中的樂趣,深刻體會數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劉先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08(06).
(作者單位 江西省南康市東山街道朱邊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