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下,傳統的語文教學漸漸走向問題導學的模式,而問題導學的核心就是導學問題的設計。導學問題的設計考驗著教師的素質和能力,影響著學習者的求知欲和認知水平,從而制約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如何科學有效地設計和優化導學問題成為關乎課題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問題。
關鍵詞:導學問題;設計;有效性;邏輯性;預設性
高中語文新課程的理念帶來了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重大變革,傳統的教學漸漸由“教”走向“導”的方式,即讓學生在“導學問題”的引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要想“學”好,必須“導”好,要想“導”好,必須“問”好,“問題導學”要有成效,必須先將問題設計好。導學問題的提出和設計決定了導的方向和水平,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乃至決定著學生的認知態勢和思維走勢。好的問題對學生思維的展開和深入、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等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導學問題的設計要始終考慮課堂的有效性
1.問題設計應辨清主要與次要
一堂課圍繞教學目標可以設計很多大大小小的問題,但是它們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及對重、難點的突破地位是不一樣的,應有主次之分。所以,在課堂上應重點突出,優先解決主要問題,對主要問題的解決要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課堂是啟發學生思維的絕佳場所,理解性問題永遠是課堂問題的主角,積累性的問題是次要的配角。而有利于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的有啟發性和思考、探究價值的問題又是最核心的問題。
2.問題設計應分清課內與課外
課堂是教與學的最佳陣地,在課堂上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好問題,能使絕大多數學生受益。而且,有教師適時地點撥、引導,效果最好。而課外的學習多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要考慮哪些問題是必須在課堂解決的,哪些可以課外解決。一般情況下,圍繞一節課的主要目標,能夠突破重、難點的具有探究價值和普遍性指導意義的問題應該于課堂提出和解決。而至于一些雖關乎教學目標但存在爭議或缺少普遍性指導意義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課外探究。但要注意,課內與課外的問題要有機地結合。課后拓展問題必須以鞏固、遷移所學知識點、能力訓練點為宗旨,有較強的后續性,既照顧到課堂所學又能促進學生更深、更廣地去探究,或促進學生“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二、導學問題的設計要有科學的邏輯
1.“導學問題”要符合學生對文本的認知規律
《學記》云:“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我們的認知往往是遵循由淺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整體感知到細節品鑒的規律,那么,我們的問題設計也應該遵照這種規律,有層級地引導學生如登樓般一步步踩著臺階,順利往高處走。這里就涉及一個“先后”的邏輯問題,哪個點為哪個點鋪墊,哪一步可以推進下一步,這些都是設計導學問題應該考慮的。
2.設計問題需要精心統籌
圍繞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的一系列問題必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問題一環緊扣一環,層層深入,逐步推進。教師設計問題的邏輯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解讀文本的思路。我們知道,任何文本都有一個中心意思,一定的邏輯,一條理解的“經脈”,找準了此線,就能輻射整個文本教學,就能使我們文本教學有突破口,也使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去一步步閱讀,一步步認知和思考,從感性的感知到理性的分析,從字面的理解到內涵的領會。那么,設計導學問題應先研究文本,找準這條“經脈”,然后根據這條解讀思路來設計導學問題鏈。
在這里要強調的是,教師的導學思路應體現為學生的學習思路,教師應站在“學生該怎么學”的思路上去設計引導問題,而不能根據“我覺得該怎么教”來設計。
三、導學問題設計應避免支配性和預設性過強
從長遠來看,問題設計的目的不僅僅是訓練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在于引導學生如何一步步自學。許多教師都在進行問題導學,但一不問問題,學生面對文本就不知道怎么學了。有時候,問題導學會變成牽著學生鼻子走。教師問題預設太強,自始至終用問題支配著學生的思路,這樣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在自讀過程中生成自己的問題和認識。對此,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問題設計應處理好問題的“大”與“小”
這里的“大、小”指的是涉及文本的范圍。問題設計得小,指向性較強,學生解決較快。但是,文本的整體美在細致繁瑣的問題導學下也容易被扼殺,容易流于枯燥的解題答題,學生的思維和情感被支配和束縛了。而問題設計得比較大,支配性和預設性較弱,學生較容易讀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是問題指向不夠具體,很多細節處得不到關注,解讀又難以深入。一般引導解讀文本最好“先大后小”,先“大問”,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問題所在,然后,再根據學生的疑難來設計細化的引導問題。
2.問題設計要處理好預設和動態的關系
我們按預設的題目系統進行導學,我們的問題可能會帶出學生的疑問,這時候就要注意捕捉這種動態信息,不能充耳不聞,繼續按預設進行。反之,應該順著學生的問題來設計分解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思考、解決問題,這可能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知識增長點。當然,不是說所有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在課堂都應該給予重視。于漪老師曾說:“面對眾多問題,教師于喜悅的同時,須頭腦清醒,立即分清主次、輕重,圍繞教學目的與教學的重點、難點進行篩選,選擇最需要的加以解答,否則,枝枝節節,跟著大大小小問題轉,碎不成章。答疑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解答什么須慎選,不能全面出擊。”總之,設計問題不能沒有預設,但當預設碰上“插曲”而不能順利推進時,教師應該認真傾聽后給予歸納,就主要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再設計、再引導。
但無論如何,我們應歡迎和鼓勵學生在思考我們提出的問題時也能夠自己提出問題,甚至可以質疑我們的問題設計。這種導學過程中的預設之外的插曲有時格外動聽。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從對問題的驚訝開始。”所以,教師的導學活動應該圍繞有效問題而逐步展開,以讓學生“驚訝”的問題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當然,研究問題設計不是語文教學的歸宿,有效的語文學習應注重培養學生對問題的主動發現、自主探究。教師以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學生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問題設計引導問題。如此的問題互動,師生的教與學得以相長。那么,讓我們運用智慧來優化導學問題,讓師生的問題互動成為一道精彩的課堂風景吧。
參考文獻:
[1]孫貞鍇.初中語文“問題導學”的實踐與探索課題研究報告.美麗語文,2010.
[2]秦荷艷.淺談教師語言的美化.學語文,2011.
[3]朱喚民.語文導學案的問題設計:以《江南的冬景》為例.語文天地,2010.
(作者單位 福建省晉江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