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中,體育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要做到以下六個方面:自主發展,提升師德修養;調整更新知識結構,促進專業發展;注重實踐,提高身教能力;建立自信,具備健康的心理;用“心”反思,提高自身成長;培養團隊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體育教師;自身素質
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對體育教師的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專業發展是一個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的過程,要自身素質得到提高,筆者認為要努力做到以下六個方面:
一、自主發展,提升師德修養
長期以來,很多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逐漸失去了責任感,體育課流于“放羊”,體育教師也成為學校里最清閑的教師,體育教師在學校領導及其他學科教師眼里逐漸成為職業素質差的群體。新課改中,從學生出發,對學生負責,體育教師不僅要上好課,而且要在內容選擇上付出更大勞動。為適應新課改,體育教師必須在師德修養上得到提升。
努力激勵自己自主發展,強化自強理念和競爭意識,“給自己定一個方向,不斷嘗試和創新,走出自己的路來”。自覺樹立高尚師德,塑造師表形象,強化職業理想、教育信念和自主發展的愿望,為專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調整更新知識結構,促進專業發展
重視個人業務素質建設,不斷調整、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跟上時代步伐,提高自己的身教能力。新課程體系在結構上更為均衡化、綜合化、選擇化,課程內容更趨向社會化、生活化、現代化,課程功能更強調基礎性、發展性、創造性,課程的實施更注重主動參與、探究發現、合作交流,課程管理更講求靈活性、層次性、適應性,課程評價則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過程化的特征。單憑學歷教育獲得的“營養”難以支撐教育的全過程,應注意學習的策略:基礎理論篤學,本職業務深學,修身知識勤學,急需知識先學。
做一位學習型教師。學習方式是自主的,自己制訂目標,選擇內容,不是你要我學我才學,而是我要學,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學習中自我完善,自我改變,自我超越,自我實現,與時俱進,和諧發展。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使自己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專業人才。
三、注重實踐,提高身教能力
成功教學的第一步,要認識自己,讀懂自己。自己到底有多少對手,有多少條道路,恐怕說不清楚。但有一個對手,正是我們自己,有一條道路,那就是勇于走自己的路。我們無權選擇我們的工作環境,但我們要嘗試著在體育這塊沃土里展示自我形象,實現自我價值!
教學理念要同新課程同步,方法要創新,多嘗試適合學生的活動、討論、探究的新形式,并不是全盤否定有生命力的傳統教法而另起爐灶,也不是拋棄體育教師的拿手絕活,走馬燈似的換方法,而是提倡新舊教法巧妙融合。新課改中,不能照搬,不要移植,要學會嫁接,把好方法嫁接在自己的長處上,才能真正開新花,結新果。
課堂是教師的試驗田,教師務必立足課堂、學生和教材。經常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課堂教學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教學案例”研究,對真實的教學情景進行反思與探究,以案例形式反映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表現、教師的教學行為策略以及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同伴互助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身授課技巧。
嘗試打破舊的教學格式,不囿于教材的束縛,敢于用自己的獨特去演繹精彩;課堂教學要“活”,善于創設問題情景,制造懸念,喚起學生學習欲望;善于與學生對話、討論;善于處理好課堂教學中突發事件。
四、建立自信,具備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學生,以積極的情緒感染學生,以健全人格影響學生,為學生營造出溫馨和諧的成長環境。要正視壓力,學會減壓,變壓力為動力,要善于調控情緒,減輕負面情緒影響;懂得得失貫穿于人的一生,循環往復。如把困難壓力視為成功前兆,使逆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就能積極善待人生的苦惱;要學會放棄、學會寬容;通過自我安慰、自我激勵、自我調控情緒、自我積極心理暗示,不斷挖掘自己潛能,培養并有效展示自己的優勢,走出屬于自己的成功之道。
認真仔細備課,力求把各種問題準備好,即使課堂上產生意外情況也要自信。不要害怕自己的教學不夠圓滿,只要自身技術技能等素質夠高,大膽發揮,隨機應變。勇于在學生面前承認失敗,實事求是的精神,顯示了體育教師的一種涵養、一種人格力量,顯示了身教的力度;任何情況下,面對學生的批評或“發難”都能三思,正確對待,這是自信力的表現。
五、用“心”反思,促進自身成長
反思就是自我喚醒自我。首先肯定自己的獨特之處、得意和成功之處、感動自我之處,然后是怎么能夠做得更好,最后是對什么感到遺憾。
教后有何感想、心得,應作哪些調整等都是反思的內容。教學反思是對新課程學習、鑒別、開發、利用、追蹤的必要措施,是教學經驗的積累和不斷總結改善的過程,是與學生共同開發,創造課程資源活動的小結、思考,也是教師成長成熟的必要實踐和標志。
學會用“心”經營自己,做一個“有心人”,隨時思考得與失,從積累教學現象、積累自己的感受、積累自己的思考開始。例如,一堂課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體會,有什么感受;遇到了一點麻煩,是怎么解決的;遭到了哪些挫折,當時痛苦的程度怎樣,有怎樣的感受。把這些隨時積累起來,將自己那些最精彩的東西寫出來,就是一篇好文章。
六、培養團隊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團隊精神是當今世界主流,是現代人所共同追求的主題,是事業成功的基石。“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塑造人的靈魂,培養創新人才,需要全體教師團結協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教師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學會欣賞人、接納人、尊重人、給予人,培養團隊精神。
通過相互聽課、相互評課、學術交流和成果匯報等活動,培養團隊精神。例如,集體備課,每周可確定一個備課時間,每次備課事先確定一個主題或發言人,隨后由大家共同探討,最后寫反思;或安排一位教師上公開課讓大家觀摩,然后評課,寫反思。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作是一條可以迅速提升個人教學能力的路子,只要路是對的,不要怕路遠,要時時提醒自己和身邊的人熱情合作。合作對象既可以是同一層面的同伴,也可以是骨干教師與新教師。通過合作,一來相互配合、支持,二來關注同樣的問題,彼此共同探討、共享成果。
參考文獻:
[1]許文芳.以校為本的教師專業發展:認識、舉措和成效.素質教育大參考:文摘版,2006.
[2]黃飛躍.教師專業發展要“過三關”.人民教育,2005(11).
[3]劉相瑞.如何提高教師的身教能力.素質教育大參考,2006.
[4]耿道永.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備課的調適.素質教育大參考:文摘版,2006.
[5]胡濤海.教師要學會經營自己.人民教育,2005(07).
[6]吳俊偉.淺談體育教師的專業成長.中國學校體育,2007(02).
[7]張華.試論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中國學校體育,2005(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