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從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尋找、創建各種機會、平臺,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口語交際;小學語文;能力培養
“語”字何解?言+吾,這讓我們很容易理解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與別人交流溝通,因此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就尤為重要,但單靠教材中語文園地僅有的幾次口語交際訓練只是杯水車薪。學生每天都在學習新的知識和接受新的事物,他們會很愿意拿來與人分享。有的學生就能很好地表達出來,但有的學生就說話結結巴巴,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語調語氣不恰當等等。所以我們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為他們創造條件,讓學生多進行口語交際能力。
一、聽中練
口語交際教學是融“聽”“說”于一體的教學,并非簡單的你說我聽,我講你聽。要教會學生“聽什么”“怎么聽”,學會傾聽,才能很好地表達和應對,引導學生注重聽說的結合。因此,在每次授課前的預習作業中,我都會讓學生搜集課文內容和作者的相關資料。
如,在教學《飛向藍天的恐龍》時,布置學生查找、閱讀有關恐龍的資料,做好知識儲備。上課時聽學生大聲地朗讀資料,其他學生邊聽邊對照自己的資料,適時進行補充說明。這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更充分的理解,既鍛煉了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聽的能力。
二、疑中練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面對新知識、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經常為學生創造質疑、釋疑的機會。巧妙地利用這個機會,不僅能訓練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如,在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在題目中我就提出兩種截然相反的情感怎么會在一起,讓學生帶著疑問學習完文章,知道了母親的“精彩極了”是一種鼓勵,是一種愛;父親的“糟糕透了”是責任心,是對巴迪的嚴格要求。我先小結兩種評價其實都是對巴迪的愛,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討論:“想想你是否與小巴迪有過相似的經歷,說一說你的真實想法。要求說出自己的觀點,并說一說理由。”分組參與,這樣就會在組內形成一種良好的交際氛圍,他們相互討論交流的同時,無形中就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
三、動中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學生表演情境、聯系生活情境都能為學生搭建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平臺。如,在學習完《扁鵲治病》后,我就創設了學生表演情境。引導學生反復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揣摩人物的想法,表演醫術高超的扁鵲和固執己見的蔡桓公。之后,先請表演的學生談談為什么要演這個角色?又讓大家討論表演得怎么樣?學生表演的同時鍛煉了口語交際能力,之后的討論繼續訓練口語交際能力。這樣的氛圍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又如,《頤和園》是一篇優美的文章,學完之后我就模擬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學生們爭著當小導游,帶領其他同學游覽美麗的頤和園。教師稍加引導,就會形成一個很好的口語交際場面。
四、寫中練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習作教學中,我增加了一個教學環節,在列提綱打草稿之后再讓學生說一說:說說自己的想法、寫法,說說別人的內容寫得如何,相互討論交流再謄寫習作。如,在《走,我們去春游》習作中,什么時候去春游,到哪兒春游,怎么去春游,開展哪些活動,做哪些準備?這些要在出發之前計劃好。先分組商量,再各組推薦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組其他同學可以補充發言。然后評一評哪個小組說得好,安排的春游方案有意義,想得細致、周到。最后制定春游方案,完成習作。這樣進行了到口語交際的訓練,又讓學生將寫的內容理順了。
此外,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也能為學生口語交際訓練提供機會。總之,“處處留心皆機會”,只要我們用心捕捉,細心挖掘,就能為學生搭建好平臺,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作者單位 江西省上饒市第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