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農村的留守族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日益突出。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問題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這既關系到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建設的整體進程,更涉及到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政府部門應采取措施,關注留守一族的生存生活狀況,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及思想教育狀況,促進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留守族”;思想教育;政府;社會各界
一、現(xiàn)狀的分析
隨著民工潮的涌動,越來越多的農村中青年紛紛遠赴城市打工謀生,他們的老人、配偶、孩子卻被長年留在農村,成為留守一族,他們被稱為“993861部隊”(“99”是指老人、“38”是指婦女、“61”是指兒童)。我們看到,這些所謂的“993861部隊”滯留在家,老人無人照顧,兒童缺少父母親情的滋潤,妻子得不到丈夫的溫情,他們的身體、心理承受沉重的壓力。現(xiàn)在農村留守家庭問題已日趨嚴重,尤其是落后地區(qū),越來越多的老人,孩子,婦女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出現(xiàn)了極大的困擾。老人孤單,婦女孤寂,孩子孤獨。他們的心理也發(fā)生著巨大的質變。
然而,農村的未來發(fā)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農村兒童的發(fā)展情況,如果他們從小就素質低下,長大之后對于農村的建設也是不會有更大的貢獻的。
二、留守兒童的現(xiàn)狀
1.學習較c23f1839e3b3edae250c5ef0d666a1fd23a030e3d3f638e426f5a2d2baf3a919差
打工父母對子女總體期待過低,調查中發(fā)現(xiàn),部分農民工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yè)有成的幾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缺乏硬性約束,將孩子的學業(yè)定位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上,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其次,監(jiān)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介入過少。有90%以上的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祖輩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親戚或熟人監(jiān)護的僅占8%左右。作為一個特殊的監(jiān)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老體弱,文盲比例較高,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兒童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年齡一般相隔近50歲,與留守兒童思想觀念差異極大,存在明顯的溝通障礙,教育管理上弊端較多。加之他們還要承擔家務勞動和田間農活,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學習。
2.心理障礙
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介入較少,關注不夠。中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學業(yè)壓力、人際交往等方面有獨特的理解與認識,也產生了許多煩惱與沖突。這時,他們需要暢通的傾訴渠道,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心理問題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解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進行矯正教育則比其形成過程更艱難。
3.行為偏差
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等行為,有的迷戀網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4.安全隱患
對于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自制力較弱的孩子來說,加強安全防護工作至關重要。但由于學校、家庭之間存在安全銜接上的“真空”,學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監(jiān)護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范防護能力,導致留守兒童傷人或被傷害等安全隱患無處不在。留守兒童溺水、觸電、打斗等意外傷亡事件屢見不鮮,甚至被拐騙、被侵犯的惡性案件也時有發(fā)生。
從上面的簡單說明我們可以看到,出現(xiàn)在農村留守兒童身上的問題很多,他們都是農村的兒童,是未來農村建設的主力,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他們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使他們在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未來的新農村建設將受到極大的影響。
三、幾點建議
首先,從政府角度,要加大對于農村建設的力度。政府發(fā)揮在制度創(chuàng)新和政策牽引方面的優(yōu)勢,著眼為外出務工人員離鄉(xiāng)就業(yè)解除后顧之憂,農村基層政府應大力發(fā)展農村多種經營,加快發(fā)展地方工業(yè),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興建各種企業(yè),增加農民在家鄉(xiāng)的就業(yè)機會。
其次,各級村社組織要積極為農民工的發(fā)展服好務,大力發(fā)展農村的公共資產和社會資本,推進公共服務、能力扶助和集體福利。
最后,在教育體系上,要重點加強農村中小學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較多的農村地區(qū),開辦寄宿制學校。二是學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節(jié)家長回家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兒童的影響產生合力效應。三是建立留守兒童跟蹤管理檔案。
綜上所述,關注留守一族問題是新農村建設和加快社會主義步伐的要求,也是構建現(xiàn)代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所以,社會各界應積極攜起手來解決農村留守人口現(xiàn)存的問題,這不僅有益于農民工安心于社會主義建設,而且對于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單位 重慶市萬州江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