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會聽課是上好初中數學課的重要前提。就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聽課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聽課
如何上好一節數學課?這是初中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首先,要變“課堂”為“學堂”,變被動的“聽”為主動的“學”,同時,要注意改進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上課習慣。
良好的上課習慣包括那些呢?上好一堂課的保證和動力主要看學生是否精神飽滿,是否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上課要“聽、記、練”。把預習中存在的問題放在課堂上著重聽,必要時還需做好筆記,并通過一些練習題加以鞏固。要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心到。要養成手腦并用的好習慣,做到邊聽、邊想、邊記,以聽為主,這里面既有方法的問題,又有習慣的培養問題。
實際上,一般的學習方法經過程序化以后就形成了習慣,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往往是形成學習能力的基礎。這樣,“上好一節數學課”既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掌握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就提高了。
一、學生在課堂上應保持自己思維的活躍,這樣才能保證時刻跟上老師的思路和進度
9TWugIfRoeRj+p6abFt/Mw==對于難點或是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去聽,邊聽邊思考,學習老師的分析方法,解決思路。聽懂之后要再回頭分析一下自己最初的想法,為什么自己會這樣想,老師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是從哪里來的。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要積極思考,不能只要答案就行。認真聽課對于學生的知識構建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還能彌補知識上的漏洞。其實,一般學生對數學的知識都能掌握百分之八九十。尖子生和普通生的一個區別就在于,是否能彌補知識上的漏洞。那些漏洞往往是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區別。能不能看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并分析出題中的未知條件,就全靠它了。
二、上課積極回答問題是吸收知識的有效途徑
上課時不僅要聽老師講思路,還要自己進行思考,想想有沒有其他的做法可以達到目的。如果有,就及時地告訴老師,分享給同學,這樣的課堂不但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把被動的聽課變成積極的互動活動,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表達能力,對于答主觀題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上課也就變成了很有樂趣的學習活動了。另外,專心聽講,注重與老師眼神和語言的交流,這樣就會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上的時間消化吸收新知識,并且可以獲得老師更多的反饋與關注。
三、聽課需要“批判地吸收”
聽課有時候會受到客觀環境的影響,比如教師本身的言行,講課風格等,同學們暗地里的評價會影響學生對該教師的認識。但是,作為學生,以學習為主,課堂上聽課時絕對不能受此影響,要學會批判地吸收。另外,邊聽邊分析邊歸納也是學生要做到的。要分清楚教師所講的內容里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這些內容的主線是什么,哪些是結論,哪些說明等。
四、課后靜思大有學問
每堂課最重要的是開始和結尾。老師通常會在開始幾分鐘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而在最后幾分鐘總結本節課所講的內容。所以,這兩個時間段一定要好好把握,認真聽講。另外,課后的自我思考總結也是非常必要。利用幾分鐘的時間,把課堂上老師所講的思路理一遍,對于加強記憶,領會關鍵的解題技巧非常有效。
初中的數學是打基礎的學科,學習的都是很基本的知識,比如代數里的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解法,到了高中甚至大學都是一直在用的。再比如幾何的邊角關系,一些基本的平面圖形的性質,如平行四邊形、圓的性質等,不僅僅在高中的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的學習中用得上,到了大學,在空間解析幾何里也要間接地用上這些性質。所以在開始學習數學的時候和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就意識到這門課對你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益處,帶著一個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就會有一個好的開始。
(作者單位 甘肅省通渭縣碧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