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原野”,新課標呼喚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喚充滿生命溫暖的課堂。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重視人文關懷,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多年的英語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簡單談了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人文價值教育,如何通過以文載道的人文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以實現人生價值,讓英語課堂成為彰顯人性的舞臺,讓英語課堂春暖花開。
關鍵詞:英語課堂;人文教育;滲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課堂不僅僅傳播知識與培育技能,更承載了培養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滲透人文價值的綜合功能,既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人格養成,更要理解、尊重、寬容和善待學生,使學生道德教育得到強化,情感教育得到提升,情商教育得到拓展。那么如何感悟、滲透、構建全新的英語人文課堂?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突出人文教育?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整合教材內容,挖掘人文因素
我們的仁愛版英語教材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每個單元不僅僅是語言文字的范本,同時也是修身養性的范本,包括人性的激情、人品的精華、人類的親疏、人情的意蘊、人生的價值,在教學中我們要不失時機地利用所教授的語言材料向學生滲透積極的人文內容。仁愛版英語八年級上Unit 4緊緊圍繞當今世界的環境、科技和文化三大主題展開,讓學生描述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的同時向學生介紹了當代科技的流行話題——UFOs, Robots and Internet ,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生存環境、崇尚科學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關注生命個體,凸顯人文關懷
我們的英語教學要以開放的視野、包容的心態、前瞻性的目光關注個體,容忍缺點錯誤;欣賞學生的差異性、獨特性,尋求個性的互補性,以達成知識、性格、思想、情感的圓滿和諧的發展;使我們的學生即使將來走出學校這個象牙塔,無論得志或是失意,他都能夠在現實中找到自我,積極地融入社會,參與人生。我在講授Unit 5第一話題Why all the smiling faces時,通過Kang Kang,Maria, Jane和 Michael談論話題《音樂之聲》以及與Mr. Lee的談話自然引出了高興、快樂、失望、安慰的情感時,T:Have you seen the film the
Sound of Music?What’s its theme song?What else can you tell about this film? 等學生熱火朝天地討論后,我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盡量捕捉學生的亮點,保護其學習熱情,樹立其信心,關注其成長,誘發其智力潛能。
三、以情感為紐帶,洋溢人文色彩
法國雕塑家羅丹認為:“藝術即情感?!痹诮虒W中,我經常憑借情感來渲染特定的情景,讓學生從中受到情的感悟、理的啟迪。八年級Unit 7教學內容主要圍繞飲食的話題展開,其中Topic1由Jane和KangKang談論Daniel meals 想在家鄉建立一所學校,為幫助Danie lgali , KangKang他們決定舉辦一個“國際美食節”,圍繞“美食節”,他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通過網絡了解Daniel 的情況,打邀請電話,寫邀請函并制作海報等。學生在學習賓語從句這一語法重點的同時,學會了關心幫助別人;在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基礎上,了解了不同國家的不同飲食習俗。課堂上洋溢著“關心他人,互相幫助”的人文魅力。
四、活化教學環節,滲透人文精神
古希臘生物學家、散文家普羅塔戈曾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點燃的火把?!比缃贪四昙壣蟄nit 4
Our Word Topic 1 Plants and animals are important to us時,我先采用Heal the world音樂導入后呈現一些對比強烈的圖片,讓學生從視覺、聽覺切實感受到目前地球面臨的諸多問題,激發其責任
感。然后觀看影片2012,讓學生運用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來描述我們生存的自然環境……在課堂上,我注意活化教學的各個環
節,挖掘文本的人文精神內涵,點燃學生頭腦的火把,放飛他們的思維,使他們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和幸福。
五、重視角色體驗,催化人文之情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
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說、唱、演、猜、辯論、采訪、調查、游戲、韻律操等許多活動,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全方位地參與,實現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學生在角色體驗中感受人文之情。如仁愛版七年級上Unit 2 Topic 1 Section A 是有關介紹自己的內容,我設計的
任務是要求學生每人自制個性名片,包括姓名、年齡、來自何方、所在的年級、班級、家里的電話號碼等。這個任務學生非常喜歡,因為七年級的學生最擅長表現,他們能體驗到自我表現的成功感。
六、開發課外資源,召喚人文內蘊
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應該構建開放的英語學習體系,開發和利用豐富多彩的課外資源,讓學生充分地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啟迪。例如,教師可給學生創設一個開放的思考空間,一個開放的作業,讓學生采用課外表演、英語角、唱英語歌曲、讀書會、故事會、書法比賽、觀看VCD教學片等活動形式把課上較為枯燥的被動學習變為課外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也會在濃濃的人文氣息中得到正確的引導,他們會去實踐那些散
發著魅力的人文素材,用心感悟那些高尚的情感。
總之,人文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靈魂的教育,沒有強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沒有崇高的獻身精神,就難有“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業績。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課堂不再是封
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我們要真正揚起英語教學的“人文”風帆,在課堂中以人文精神為底蘊,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導學生關注“人文”,走近“人文”,讓英語課堂春暖花開,精彩紛呈!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王麗.中國語文教育憂思錄.教育科技出版社,1997.
(作者單位 河南省光山縣寨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