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現在瞬息萬變的課堂,老師若不能及時對學生的行為作出準確的識別,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問題,機智地調控課堂,往往會造成教學內容和原本所設的教學目標旁逸斜出。主要講述了兩種提問方式。
關鍵詞:課堂提問;有效;引導
有人說:“好的教學語言猶如一條金線,將教學各個環節、各個知識點綴成一條項鏈?!苯虒W語言中的提問更是如此,它把老師、學生、教材緊密地聯系起來,成為一條必不可少的紐帶。有效的課堂提問不僅能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引導他們對未知的課堂內容進行探索、檢測學習的效果。教育家曾說過:“中小學教師若不諳熟發問的藝術,他的教學是不易成功的?!泵鎸ΜF在瞬息萬變的課堂,老師若不能及時對學生的行為作出準確的識別,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問題,機智地調控課堂,往往會造成教學內容和原本所設的教學目標旁逸斜出。因此,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
問?在新課程改革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強調學生自主性顯得尤為重要。
洛克威爾說:“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為了了解課堂提問情況,更好地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筆者在本校初一年級學生中開展調查問卷。其中參與的學生共96人,設計的問題共10個,采用單選題、多選題的形式?,F對調查問卷相關數據簡要分析如下:
認為老師的課堂提問對提高課堂學習重要的學生占97.9%,但“喜歡老師提問的時候說出答案后再問‘是不是嗎’”,學生回答不喜歡的占68.7%。同時,55.2%的學生回答課堂提問不準確的原因是不明白老師的提問。97.9%的學生愿意在自己回答不完整或者錯誤時會試著跟著老師的思路思考并繼續回答。
調查表明,大部分學生不喜歡老師問“是不是”“對不對”“好不好”,這樣的問題確實沒有存在思考的價值,失去它的效益。并且當問及學生回答不準確的原因時,許多學生都一致表明是不明白老
師的提問,也就是問題空泛,缺乏指向性,學生只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回答不準確或直接不答也在所難免。在調查中,幾乎所有參與調查的學生都表示當自己答得不完整或答得不正確時,愿意嘗試跟著老師慢慢把問題解決,可見老師的問題層層引導在學生心中的分量。學生要求自主,也證實了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正確性,學生不僅喜歡自主,而且在得到問題的方式選擇時,大多數學生選擇了“激起興趣再拋出問題引導回答”,選擇“老師直接擺出問題”為之少數。針對以上調查結果,筆者在結合音樂課堂教學實例對如何巧設問題,取效課堂做出以下總結:
一、“航海燈”式提問
在通訊設備不發達的航海時代,大海上漂浮的船要找方向返航只有兩種途徑,主要就是旗語和燈語,而在惡劣天氣中,燈光又以其強大的穿霧性使得燈語優于旗語?!昂胶簟庇兄鞔_的指向性,課堂提問的設計必須清楚、明確,不能提出不著邊際、過于空泛的問題,使得學生無所適從。如教學“認識管弦樂器”時,課一開始,教師出示各種樂器的圖片,提問:“你能給這些樂器分類嗎?”由于問題指向不明確,學生不知從何回答。不管是教師本身設計問題的目的,還是學生回答的答案,教師都應該做到心里有數,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設計指向明確的提問,便于達到設計問題的目的,也以防意外情況的發生。同樣的出示管弦樂器的圖片,提問:“請你按照樂器的演奏方式或者它的材質給它們歸類?”相信聽到這樣的問題,學生便能做出教師想要的答案。
二、“盤旋機”式提問
古人有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提問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正確地回答,最終的目的是開發學生的思維,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目的。設計問題時避免直截了當提出問題,而要觸類旁通,圍繞問題開出旁支,盤旋而不直接擊中目標。積極營造學生質疑的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開發思維,讓學生自己探究問題。
琳達·坎貝爾的《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中提出,欣賞音樂要在教師的指引下,預先提出欣賞時討論的問題,使學生進行主動的構建性欣賞。這足以說明教師提出有效的問題對課堂的重要性,它是貫穿始末的連接線,能啟發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拓寬思路,推進思想的深度。課堂總是瞬息萬變的,所以提出的問題要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在筆者的觀點中,上課就是老師在與學生斗智斗勇的過程,雖然有些夸大的成分,但確實教師課堂45分鐘如何利用好,如何用有效的課堂提問達到預設的課堂目標是一門學問,也是需要老師動智慧的,做到充分了解學生,提出能夠取效的問題才能實現課堂的真正高效。
參考文獻:
琳達·坎貝爾.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天賦[M].王成全,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樟木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