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來編寫導學案?編寫導學案需要有什么樣的編寫原則和體例?現(xiàn)結合教學實踐,以及對導學案編寫的體會,對這個問題加以闡明。
關鍵詞:生物;導學案;編寫體例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要達成這些目標,課堂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應用十分重要,也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導學案”正是適應當前教學改革的一種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要使用好“導學案”,編寫是關鍵。有一個高質量的導學案,再加上老師的精心誘導,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編寫“導學案”呢?
一、編寫生物導學案的原則
導學案是師生共同使用、共同參與、良好互動的載體。從老師備課的角度來看,編寫導學案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勞動。導學案編寫時應遵循的原則:
1.課時性原則
一般情況下,是將教材一課時的內容寫成一個導學案。按課時編寫導學案的好處是:可以控制課時學習的知識容量;凸顯授課的針對性、計劃性;有助于完成課時教學目標,并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問題性原則
在編寫生物導學案中,將教材內容經過加工提煉后形成幾個
探究性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思考”的問題,而絕非是“試題”。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重點是誘導學生在思考上下功夫。
案例: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在學完植物的呼吸作用后,老師可設計一些試題進行適當拓
展:(1)夏天,剛收獲的新鮮小麥能不能長期堆放,為什么?(2)萌發(fā)種子中的有機物最終轉變成了什么物質?
學生在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對呼吸作用的理解得到了升華,培養(yǎng)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3.方法性原則
導學案的編寫要注意學法的滲入,提出問題后,不妨設置一個學習規(guī)律性的提示導語,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將“授人以魚”變?yōu)椤笆谌艘詽O”,重視學生的發(fā)展性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4.合作探究性原則
教科書很重視科學探究,因此在導學案的編寫中,對于研究性的問題,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多動腦、多動手,在合作學習中體驗過程,完成一定的探究活動。如光對鼠婦的影響,種子萌發(fā)的環(huán)境條件等探究實驗,老師應在小坡度、梯度化的問題引導下,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
二、生物導學案的體例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使學生多學?!闭n堂教學中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才能夠實現(xiàn)教師少教,學生多學的教育目的?編寫高質、實用的導學案應該是“使學生多學”的好方法。初中生物導學案一般可以采用如下形式:
1.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該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重難點目標。教師在編寫過程中,應該遵守《義務教育生物新課程標準》中“附錄2學習目標的說明”來科學地使用行為動詞。如描述、列出、列舉,說明、舉例說明,分析、得出、設計、擬訂、應用、評價,嘗試、模仿,體驗、參加、參與、交流等。
2.情境引入
將所要學的知識,通過一個場景引入,學生就不會感到來得突然而不知所措,這樣可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流動的組織——血液
請同學們看一幅城市的交通樞紐圖,就像我們的身體中一條條繁忙的運輸線,它們將來自消化道的營養(yǎng)物質、來自肺部的氧氣迅速運往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同時將細胞生活中產生的廢物及時運走。這些運輸線就是遍布我們全身的大大小小的血管,血管里流動著血液。
通過這樣形象的設計引入課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3.知識聚焦(自主、合作學習)
這是導學案關鍵的部分,教學案的質量高低主要是在這里得
以體現(xiàn)的。這里表現(xiàn)的形式很多,如以填空、問題、表格、概念圖和探究題等形式出現(xiàn),形式多樣,每一節(jié)導學案的形式不拘。難度不大的內容學生通過自學、相互討論、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來完成;難度較大的內容由教師分步設問、層層引導、結合講解來完成。中間可適當插入一些解釋,以鞏固所學的知識。
案例:流動的組織——血液
《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可設計成:
大家結合課本,并結合學案,分析一下血液的成分。請看下面的投影,這是新鮮的血液,加入抗凝劑后離心靜置后變成這樣(如下圖),請同學思考如下四個問題:
(1)試管中的血液分為幾層?
(2)血液由_______和_______組成。人體的血液加入抗凝劑離心靜置后有明顯的分層現(xiàn)象,上層_______色的半透明的液體是_______,下層深紅色的是_______,在兩層的交界處,有一層白色物質,這是_______和_______。
(3)各層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4)為什么會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
(5)抗凝劑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看書后,小組討論,并進行交流。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講解,向學生介紹檸檬酸鈉和草酸鈉是常見的抗凝劑。
4.知識梳理
師生歸納總結,構建知識體系。對本節(jié)所學內容加以回顧,再現(xiàn),整理,有利于對知識的鞏固。
5.能力提升
教師要選擇性地設計與本節(jié)課相關的習題,分不同形式加以
練習。教師在總結的基礎上,可以對知識加以強化,提升學生的
能力。
6.我的收獲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糾正、點撥,并對相關問題適當擴展。讓學生在困惑中反思,在感悟中成長!
教無定法,生物導學案的體例也不例外,應該是活潑多樣的,也不是呆板“定格”的。教師可以大膽創(chuàng)新,寫出獨具一格的導學案來,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盧寧,謝異泓.導學新作業(y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精河縣托里鄉(xiā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