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園老師訓斥三歲男孩,只要求男孩吃飯,而忽視男孩身體生病和痛苦感受;中學班主任老師因學生考試分數長期居全年級之末,要求學生到醫(yī)院檢查智力,學生無奈退學。上述老師,只求事功而不見人,把學生和他自己都變成了功利的工具。教育必須基于愛,保持對生命的珍惜、敬畏和尊重,才會給生命的喜怒哀樂以持續(xù)的關注,使人免遭許多的不幸。當今教育要補開一門重要的課程,叫“生命”。
關鍵詞:教育;生命;課程
一
某幼兒園,開飯時,一個三歲男孩肚痛,哭鬧著不想吃飯。年輕的女老師見了,訓斥道:“誰哭就讓他去醫(yī)院,別再回來。”男孩止哭,忍著肚痛吃下飯,隨后發(fā)高燒了。媽媽來接,男孩撲進媽媽懷里,大哭,其狀可憐,其聲凄切。媽媽輕聲撫慰,淚水漣漣。
這位年輕女老師見事不見人,只把照看孩子吃飯當成一件事
來做,一心只想盡快把事完成,只要求孩子盡快把飯吃了,無視孩子身上發(fā)生的意外。男孩因肚痛哭鬧不吃飯,她采取的行動,也只有對孩子的訓斥,威脅孩子把飯吃下。她只求完成自己的工作,而完全不顧男孩的病痛和感受,沒有必需的關心和問詢,沒有必要的關愛與呵護。
何其冷漠!
二
某中學,一個初一學生,考試分數長期居全年級之末,影響了班級考核成績。班主任下最后通牒,令他去醫(yī)院檢查智力,否則必須退學。結果,這孩子輟學了。
這位中學班主任所為與幼兒園年輕女老師相比,尤為不堪。男孩在幼兒園是一次偶然的遭遇,而這初一學生的前途卻活活被班主任斷送了。因為學生可能影響到班主任工作業(yè)績的評價,在班主任眼中不幸成了多余的人。這種累贅必須解脫,所以,這學生也就只有輟學一條路了。
班主任只求事功而不見人,把學生和他自己都變成了功利的工具,才是在師生身上發(fā)生類似事件的根本原因。令人悲哀的是,這種現象不是個案,人們在探討此類事件成因的時候,常以考試說事,責難應試教育。我以為,考試只是一個技術手段,維持現狀或做些改變都不是什么難事。真正的問題在于我們的觀念:價值觀出了問題。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就有什么樣的教育策略。
三
教育問題只是整個社會問題的一個縮影。
在教育領域,直奔利益而去,只追求考試升學率。以人為本,民生幸福,都還只停留在口號層面,而沒有落實在行動上,相應的社會機制和體制都遠未建立起來。
無論做什么事,無論抱有何種目的,眼中必須有人,以人為中心,為人謀幸福。人的一切目的最后都指向人本身,否則,一切目的和意義都是空洞的。人都沒有了,還談什么發(fā)展、繁榮?沒有了我,社會再發(fā)展、繁榮,與我何干?
我們知道女人有一個天性:無私的母愛。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再怎么付出,哪怕是犧牲她的生命,也在所不惜。這一天性的背后,潛藏著人的生命意識:母親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生命一樣去愛。
母親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如果愛所有的孩子,則是出于愛生命的覺悟。每一個處于戀愛中的男人或女人,都愿意為對方付出,甚至作出某種犧牲,我們把戀愛中的彼此稱呼為愛人。如果對你生命中遭遇的每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伸出援手,必須是你出于愛生
命的覺悟,才有可能。我堅信,愛生命是一切人間之愛的總根源。只有基于這種愛,才會保持對生命的珍惜、敬畏和尊重,才會給生命的喜怒哀樂以持續(xù)的關注,使人免遭許多的不幸。
我們的教育,乃至整個社會,都要補開一門重要的課程,叫“生命”。
(作者單位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