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九年級滬教版“物質構成的奧秘”專題復習為例,闡述了化學復習課應使學生“溫故”而“知新”的策略和反思。
關鍵詞:溫故;知新;復習
“溫故”如何“知新”?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完善認知結構,這是“溫故”。但這不是終極目標,復習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也就是“知新”。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給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是教學之最高技巧所在。”
一、復習目標
1.知道物質的多樣性,并能進行簡單的分類和區分;明確構成物質的微粒間的聯系、區別;運用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并進行相關簡單計算。2.將零散的微粒知識匯總梳理,提煉出物質的微粒觀。3.積極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樹立科學的物質觀,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
二、復習策略分析
本專題較多地涉及物質構成的概念,抽象繁雜又枯燥無味。如過分偏重于對概念的解析,將某些概念(如分子和原子)作機械的比較,學生很容易疲勞,產生思維遲鈍,學習化學的興趣勢必會減弱。因此,教學中重在引導,通過創設生動、豐富的情境,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體驗學習的方法。
三、案例描述
引入:“神舟八號”飛天與“天宮一號”對接,為我國建立空間活動站打下了基礎,這是全中國人的驕傲。
活動一:航天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化學,火箭燃料的推進劑偏二甲肼,化學式為C2H8N2,通過該化學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通過對化學式含義的分析,師生共同構建出本章的知識脈絡圖:
活動二:從偏二甲肼的化學式中能得到很多定量的信息,也就是可以進行化學計算,你能就此出哪些計算題呢?
學生自主出題,選擇自己感覺最困難的一題完成,并相互交流點評:
1.偏二甲肼的相對分子質量是多少?
2.偏二甲肼分子中各原子的個數比是多少?
3.偏二甲肼中各元素的質量比是多少?
4.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5.加注偏二甲肼430噸,相當于氮元素的質量是多少?
6.若偏二甲肼樣品中含氮量是45%,該樣品的純度是多少?
活動三:偏二甲肼由C、H、N三種元素組成,若再增添O元
素,四種元素可組成多少種你已經學過的物質呢?請書寫化學式,并將其分類。
師生分別從由一種、兩種、三種或三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物質來書寫所學物質的化學式,并分別分析物質所屬類別,從而完善物質分類觀。(提示:分類的標準不同,得到的結果也會不同)
結語:我們由偏二甲肼引發了對物質構成奧秘的回顧復習,該主題內容多而雜,但只要善于利用各種方法,如分析、歸納、對比、實驗、聯想、綜合、分類等,善于把知識連成線、織成網,就一定有利于將新的知識納入我們原有的知識體系,并加以運用。
偏二甲肼用于航天事業功不可沒,但它對水體污染的問題一直備受重視,污水處理能耗高,安全系數低,二次污染種類多,毒性大,成本高,這還是要深入研究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好好學習化學,讓化學趨利避害,為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四、反思
課始情境,不僅是為了引入,而是以此為生長點,貫穿全課的始終。以火箭燃料偏二甲肼為對象,引領學生以研究者的角色運用本單元的知識對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認識新物質的過程中自主回顧,以舊孕新,把獨立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構建所學的知識體系,這樣的教學面孔全新,學生很感興趣,會調動所有的智慧投入學習,研究的問題是自己提出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跳一跳”自己也是可以解決的,在“溫故”的過程中實現了“知新”,效果相當不錯。
參考文獻:
毛楊林.例談化學復習課的精彩教法.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 (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