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評價是高職數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數學教學的效果。對于高職學生而言,單一的、終結性的評價顯然是不合適的,這種評價方式沒有考慮到高職學生的特點和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
關鍵詞:高職;數學;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可操作性的手段,通過系統收集有關教學信息,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做出價值上的判
斷,從而為學生的自我完善和教師教學提供依據的過程。高職教育是以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等教育,因此在學生評價上不應該過于考查學生掌握了多少理論知識,應該關注學生的
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一、高職數學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
1.重結果,輕過程
高職數學的教學評價應該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但同時還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以及學生在數
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目前高職數學的評價方法大多沿用了傳統的評價方式,即紙筆測驗。這種評價方式過于關于學習的結果,卻未能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而且忽視了評價結果的反饋與認同,使評價的反思、調控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學生和教師都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分數上,而很少去分析在學習過
程中的收獲和不足。
2.重知識,輕能力
高職數學的評價內容比較片面,過于側重書面考試,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卻忽視了書面考試以外的內容。規范化的試題容易使學生養成機械地套用定義、定理和公式解決問題的習慣,不能真正檢查和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高職數學評價中,教師過于關注學生對于數學概念、定理、法則、公式的積累,而忽略了在數學教育中更重要的數學活動、數學觀念、數學思想方法等綜合能力。
3.重教師,輕學生
評價應是多方面,多渠道的,然而傳統評價主體是自上而下
的,基本是教育行政部門評價學校、學校評價教師、教師評價學生,學生則毫無發言權。在高職數學的教學評價中也存在著這種問題,即評價主體單一,多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參與和主觀能動性,忽視評價主體的多源、多向的價值,尤其是忽視自我評價的價值。
二、高職數學教學評價的改革策略
1.評價形式多樣性
高職數學的評價方式應靈活多樣,除了傳統的期末筆試、小論文之外,還可以綜合運用數學實驗、小組課題、課堂提問等形式綜合評定。教師可以結合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同時加重日常評價、階段評價所占比例,減輕期末評價所占比例,通過學習活動評比、作業評定、點評、學習檔案、問卷調查、訪談、平時測驗、周記等多種形式加強日常評價,這樣才能使學生更關注平時的學習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每種評價形式都有自己的特點,評價時應結合評價內容與學生學習的特點加以選擇,做到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2.評價內容全面性
高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數學教育應遵循“必須、夠用、適度”的原則,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及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不要過分地強調體系的完整性、邏輯的嚴密性及理論性。
因此,高職數學教學評價的內容隨之做出改革,評價內容應該靈活而全面,以應用型試題為主,不必去強求學生對數學公式、定理的來龍去脈搞得清清楚楚,而是關注他們能否用這些公式去解決實際運算問題。不僅要通過教學評價了解學生掌握了什么知識,還應注重評價學生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評價內容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通過不斷的反饋,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優勢,不斷改進不足,努力獲得更好、更全面的發展。
3.評價主體多元性
評價只是一種手段,真正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在高職數學教學評價中,應該關注評價主體的多元性,把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互評有效地結合起來。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使用自我評價表,自主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總結,隨時掌握自己學習的效果。而且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動學生進行互評,使學生之間可以互相進行監控和指導,共同進步。學生通過自己參與整個評價過程,不僅可以對學習活動進行回顧總結,同時也有利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既不同于學術型、工程型人才,又不同于一般的技能型人才,這就對高職數學教學評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評價中要通過多樣的評價形式、全面的評價內容和多元的評價主體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從而更好地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溫九祥.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44):88-90.
[2]程鐘卉,宋勁松.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中應避免的兩個極端[J].教育與職業,2012(72):115-116.
[3]鄒成.對高職數學課程改革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7):122-123.
(作者單位 江西南昌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