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杜威的教育思想對于美國教育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影響著整個人類教育的發展。通過對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和三大教育命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或改組”)的解讀,可以進一步探究杜威的教育思想,汲取教育教學經驗。
關鍵詞:杜威;實用主義;思想魅力
杜威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最卓越的貢獻是用其實用主義或經驗自然主義的價值觀重新確認了世界內在的連續性和整體性。他的教育思想影響深遠,是美國教育發展進程中,乃至整個人類教育發展史上的一面旗幟。
一、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
杜威是當代西方著名實用主義哲學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威把他的形而上學稱為“自然主義經驗論”“經驗自然主義”或者是“自然主義的人文主義”(以下稱為經驗自然主義哲學)。之所以強調實用主義,是為了區別古典英國經驗論的哲學思想。
這一思想其實就是對哲學基本問題(即物質與意識誰是第一性的問題)的探究。針對這一問題,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對于古典英國經驗論的哲學思想大加撻伐,并且在深刻分析批判的基礎上,提出了自己的經驗自然主義思想:“經驗是一個不斷前進的、不斷變化的過程。”絕不可能僅僅寄托在那些“材料”即原子式的感覺上,而應該視為人類行動的適應過程,是主客體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自然是一個“于時間和空間均無定限,既無邊際也無終際,而于內部構造則無限復雜的宇畝”。
總之,相互作用與運動變化可以說是杜威經驗自然主義哲學的兩大基本特點,我們稱之為交互式動態理念。
二、杜威的教育三命題
1.教育即生活
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杜威指出教育廣義上講就是“生活的社會延續”,提出“生活就是通過對環境的行動的自我更新過程”,“生活的延續就是環境對于生物需要的不斷的重新適應”,“社會的繼續生存,必須通過教導和學習”。我們可以看到,生活、生活的延續都被認為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據此,教育可以解釋為個體或者說兒童依據社會需要,通過教導和學習實現自我更新的過程。簡言之,教育就是個體實現社會化的過程。
2.教育即生長
“教育即生長”這一論述,明確了教育與生長的關系。杜威認為,生長不單單是外在力量幫助的結果,而是也依賴于兒童在未成熟狀態下所蘊含的積極向前生長的動力。杜威強調在教育或者說生長過程中,尤其是學校教育中,教育者(成人),應預防受教育者成長過程中“寄人籬下”與“無名癲狂”兩種危險,利用好未成熟狀態的“依賴性”與“可塑性”。
總之,杜威并不急于尋求教育的終極目的,而是強調要把教育或者說生長作為學習者自覺行動的過程,注重的是教育動態過程本身,尤其是教育內在與外部的交互影響。
3.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或改組
隨著論述的深入,教育與經驗的關系或者說人與生活、經驗的關系以及學習者與教育者的關系一步步明晰細化,接著杜威將教育直接解釋為“經驗的改造或改組”。這一命題可以說是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問題,也是杜威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他將經驗推至教育前臺,委以重任。
“這種改造或改組,既能增加經驗的意義,又能提高指導后來經驗進程的能力?!币簿褪钦f,教育立足于現在,不僅面向過去,對已有經驗重新整合,而且面向未來,對于未知經驗科學預見;不僅面向個人,而且面向社會。無論是對個人而言還是對社會而言,這種改造或改組,其實就是知識經驗傳承發展的動態過程,是一項未完成的持久工程。
行文至此,杜威教育思想的魅力也可窺見一斑。從中我們也得到了一些啟示:首先,教育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受教育者要依據社會的要求不斷進行自我更新,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其次,受教育者,尤其是中學生,還處于未成熟階段,具有“可塑性”和“依賴性”,因此,需要教育者正確恰當地指導與引領。教育應該面向未來,要“活到老,學到老”。
參考文獻:
[1]約翰·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自竇新元.杜威形而上學的經驗自然主義[J].學術研究,2004(12).
[3]張華.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梁小敏(1988— ),女,山西大同人,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喬大豐(1985— ),女,山西臨汾人,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作者單位 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