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數理統計法,首先對實驗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有關中學生對中長跑興趣的基本情況,其次采取各種可能提高實驗對象中長跑興趣的方法對其進行實驗研究,采用分組對比法,最后為提高和改善中學生對中長跑興趣及中學生的體質提出參考性建議。
關鍵詞:中長跑;興趣;實驗研究
中長跑運動是我國中小學的主修課程,同樣也是中小學生升學的一項重要測試指標內容,可見它在我國體育教學中的主要地位。本文通過在體育課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加入社會上的新鮮元素于中長跑教學中,并對衢州中專高二男生進行實驗對照比較。最終為引起他們的練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體質,提出一些方法和對策,以供參考和借鑒。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以衢州中專數控學部高二年級120名男生為研究對象,將數控(1)班和數控(2)班60名男生確定為實驗組,將高二(6)班和高二(7)班60名男生確定為對照組。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有關“體育學習興趣”“中長跑教學”及“體育研究”等方面的著作,查閱了近幾十年的有關“中長跑教學的發展興趣現狀”等方面的文章20余篇,從各個方面了解了本研究領域的現狀,為本論文的撰寫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為了對實驗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實驗結果的對照比較,本文設計了一種問卷,分別在實驗前和試驗后進行發放和收回,由于發放問卷有限,問卷需全部收回。
(3)實驗法
采用分組對比法,實驗組采用有氧操、任務跑、記憶跑為主要的訓練方法和內容進行訓練,對照組采用傳統的中長跑訓練方法,實驗組和對照組每周按上課時間訓練兩次,每次35分鐘,兩組訓練的時間和運動量基本保持一樣。兩組的訓練計劃均由筆者制訂及具體實施,訓練時間規定為十周,且對照組只進行學校規定的體育課和課外活動的訓練,不進行另外的訓練。
(4)數理統計法
所得結果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對數據加以統計分析,所有統計均用Excel 2003辦公軟件完成。
二、結果與分析
1.結果
通過十周內的訓練前后1000米、肺活量、50米、臺階實驗測試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以傳統的訓練法各項指標均無顯著性的差異(p>0.05)。
但通過十周內的訓練前后,實驗組1000米平均成績提高10秒,50米的平均成績提高0.3秒,肺活量平均成績提高315ml,與對照組相比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
2.分析與討論
(1)實驗過程分析
在實驗前對對照組同學進行1000米、50米、肺活量等的測試,記錄測試成績,發放問卷并回收,簡單了解對照組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
首先制訂對照組訓練的計劃,訓練時間為十周,第一周是測試成績,第二、三周的訓練計劃是(100米+300米+500米)+(500米+300米+150米)。第四、五周的訓練計劃是變速跑(快跑200米+慢跑100米)×7。第六、七周的訓練計劃是300米×8。第八周的訓練計劃是1000米×3。第九周為調整,第十周是測試成績。按照訓練計劃負荷量和負荷強度是逐漸增加的原則,但是在實際的訓練當中,前兩周的訓練有部分學生還能按照計劃完成訓練,盡管教師在訓練時一再地強調訓練的重要性和鼓勵學生努力訓練,從第五周以后基本上沒有學生愿意訓練,訓練計劃很難完成,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很難增加,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很低,每當訓練結束后學生都感到是一種解脫。
在訓練后期,對照組學生進行測試,發現有的學生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下降,重新發放問卷后發現大部分學生都對中長跑產生了厭惡感。
(2)實驗法對中學生體質的影響
通過對數據的統計,從表中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在實驗前后的數據具有明顯差異,然而對照組采用傳統訓練方法訓練后與訓練前并無明顯差異。從個體成績的分析來看,實驗組的學生1000米成績都有明顯提高,而對照組學生幾乎保持在原有水平甚至退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對照組的學生對中長跑訓練不感興趣,訓練表現得無精打采,偷懶耍滑,所以訓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1000米的成績提高不大甚至退步,而實驗組利用中學生的特點,提高其對中長跑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訓練,成績有明顯的提高,這說明實驗法通過提高中學生訓練興趣來提高中學生的體質。
(3)實驗法對中學生對中長跑興趣的影響
在十周的訓練中對實驗組采用實驗法進行訓練,實驗法包括三種訓練方法:有氧操、記憶跑和任務跑。有氧操是指將健美操和田徑運動中一些動作和技術編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動作,首先讓學生根據音樂的節奏來完成,音樂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消除學生練習時的疲勞感覺,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其次學生在練習有氧操時能找到練習的節奏感,通過技能的遷移,學生很容易掌握中長跑運動的節奏感,有助于學生較快地融入中長跑訓練中來。綜上所述,有氧操不僅能夠娛樂學生的身心,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訓練過程和結果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采用追逐跑可以提高中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
(4)問卷調查總結
另外在實驗前分別向實驗組和對照組發放調查問卷,通過發放問卷、收回問卷,我們發現不管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99%的學生都對中長跑不感興趣,他們寧愿在班內休息也不愿意上中長跑課,大多數是因為中長跑是枯燥勞累的項目,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所以他們對體育課的興趣都在球類,比如籃球、足球等。但十周的實驗結束后同樣發放相同的問卷,我們發現對照組的學生沒有太大變化,然而實驗組的學生的興趣卻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不再一味選擇球類,大部分都愿意參加中長跑的訓練,大多數學生認為中長跑可以提高他們的體質,是鍛煉身體的最好選擇。通過這點可以看出實驗法得到了預期效果,提高了中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
三、結論
1.經過十周的訓練對照組學生的測試成績都沒有明顯的提高甚至有降低,而實驗組學生的各項指標的測試成績均有較高篇幅的提高。
2.根據實驗后的數據統計和問卷調查結果充分顯示:實驗法避免了中長跑單調乏味的特點,加入了新穎的事物,使中學生認識到了中長跑鍛煉的重要性,消除了他們的恐懼心理,使他們積極地參加中長跑訓練,提高了中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
四、建議
1.教師觀念要轉變,當今社會的發展、學生思想的進步迫使教師要進行思想的轉變,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傳統的思想上,要進行思想上的革新,多加入新穎的事物,加入社會上的新生事物,引起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
2.教師要轉變學生的觀念,由于中長跑是枯燥勞累的項目,如今的學生生活在幸福之中,所以很難接受這種項目,教師要利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體質,而且應使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
3.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中長跑項目的單調乏味特點使得學生很容易自動放棄訓練,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鼓勵學生,使他們擁有自信、積極主動地參加訓練。
4.加強效果的評價,教師要適當地安排比賽使他們知道自己訓練的結果,讓他們自己選擇是否進行訓練,從而成為訓練真正的主人,最后產生極大興趣。
參考文獻:
[1]魏發團.淺談如何培養中學生耐力跑興趣[J].田徑,2005(12).
[2]甘福權.如何培養學生耐力跑訓練的興趣[J].體育師友,1999(02).
[3]俞麗新.如何利用學生興趣搞好體育教學[J].中國學校體育,2005(01).
(作者單位 鄒紅菊:浙江省衢州中等專業學校 張小娥: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