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計算機學科教學中,經常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若在學生自主探究任務的過程中,充分利用質疑的方法,更能啟迪學生思維,能更有效地建構學生認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職高計算機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職高計算機;任務驅動;質疑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實施自主探究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已經被廣大信息技術和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者所接受并使用。我在職高計算機教學中也經常加以運用。一個完整的任務驅動教學由以下幾個過程構成:1.任務的設計和布置。2.學生自主探求,完成任務。3.任務完成的評估。
在具體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時,要注意:1.“任務”的設計。設計的“任務”應該是學生所關心的、感興趣的、密切聯系自身生活的。而我們平時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書本知識,過于強調知識的死記硬背及機械式練習,課程設計的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不夠緊密,沒有充分關注學生學習的興趣點。2.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培養思維方法,特別是質疑方法的培養?!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發現真理。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在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中質疑的習慣是職高計算機教學中首要的任務。而現有職高學生缺少這種質疑的能力,并且我們現在所教學的主流計算機操作系統和軟件都是微軟系列,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不加強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那么我們只是在為微軟培養大量的、忠實的操作工,無法達到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和能支持終身學習的教學目標。
下面我想以柳青主編的中等職業教育規則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第二章第四節“文件和文件夾管理”為例,結合所任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談談如何運用質疑的方法在任務驅動教學法中來提高職高學生整體計算機應用技能和信息素養。該節是本章中的重點節,所含知識點多,如:(1)文件和文件夾的概念。(2)資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3)文件和文件夾的創建、改名、更改屬性、刪除、移動復制等。學生難以正確理解和熟練掌握,特別是綜合的實際應用。
一、布置任務,創設質疑情境
我校平時對計算機房開放,開展“綠色上網”的活動,即在開放的時間段中學生可以適當下載一些學習方面的資料和益智類游戲軟件等。但由于感興趣的學生較多,資料下載后往往要相互沖突,引起相互刪除他人的資料,從而引起學生間的不滿。根據這個情況,我除了做好引導、教育外,重點解決學生資料存放及備份的問題。因而設計了一個“如何有效地保存你的資料”的學習任務,并設計出完成該學習任務的步驟和子任務及各子任務中所包含的知識內容。
通過布置學生感興趣的、密切聯系自身生活的學習任務,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投入到質疑探究的學習情境中來。
二、完成任務,學會質疑方法
要學會質疑,首先必須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因此,教師必須認真講解各知識點。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講好重點、講清難點,講學生容易混淆之處,注重學生知識的系統化形成。要求學生認真做好筆記,并認真用心記憶所教的內容。我所教的學生自主性差,就是通常所說的“懶”。我則通過提問、做筆記等形式來督促學生的預習、復習、記憶,從而為質疑提供扎實的基礎知識。
接著,與學生共同探討出解決該任務的第一步是在適當位置建立文件夾,由學生自主建立。在建立文件夾中,引導學生提出:(1)為什么一般不能把文件夾建立在C、D盤中?(2)為什么有個別學生不能完成輸入自己所想的文件夾名這一步?針對這兩個疑問,我隨機點撥,引導學生通過瀏覽C、D盤中的文件內容及所建文件夾位置中的文件夾名,并告知學生我校的計算機對C、D盤已進行了保護,同時還講述了硬盤保護卡的相關知識。利用學生所學知識和已有經驗共同協商和自我協商得到:(1)C、D盤存放了大量的系統文件和系統程序,不利于用戶的分類管理。(2)你所想的文件名與其他文件夾名同名了,進而了解在同一個文件夾下不能出現同名的文件夾名。通過求解疑問,來順應和同化學生的認知結構。根據學生操作方法較單一的現象,向學生設問:“你最喜歡用哪一種方法建立文件夾?”把學生的知識結構引向系統化,構建學生知識結構的多樣性。
當學生即將完成任務時,引導學生如何有效地保護資料,讓學生自主探求。解答該疑難只需要對文件夾或文件設置只讀或隱藏屬性。但這樣的探求結果同樣得到個別學生“強烈的”質疑,因為他們已經“深受其害”。我及時要求其中一個學生通過多媒體向全體學生演示了“破解方法”。因為這樣的設置很容易被其他學生所發現,導致被刪除的危險,從而及時引導學生認識Windows 98系統的文件和文件夾管理的不安全性,培養學生信息安全意識及如何安全地使用信息。
通過質疑,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整合他們的知識體系,達到學生計算機知識和技能的有效建構。
三、評價任務,養成質疑習慣
在質疑過程中,要適時進行評價。適時評價,能激發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我主要通過對學生本身是否有自我設疑、是否向其他同學提出疑問、是否積極應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并對教師、學生所解答的內容是否進行質疑等方面評價,適當淡化學習結果的評價,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學生是否能與其他同學共同解答操作中出現的“疑難雜癥”進行探究。一旦有“閃光點”,及時有效地加以表揚和“推廣”,使他們嘗到質疑的甜頭,從而養成質疑習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總之,如何達到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整合學生技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計算機學習興趣,必須以學生的實際為出發點,以學生所關心的內容為教學載體,合理運用質疑等方法,優化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環境[J].教育傳播與技術,1996(3).
[2]王吉慶.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3]柳青.計算機應用基礎[M].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浙江省余姚市低塘成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