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某普通中學高三學生為例,探討在高考前30天備戰高考的心態調整策略,期望能對更多面臨高考的學生進行指引。
關鍵詞:高考;心態;調整策略
過去一年,筆者接觸到不少努力拼搏的高三學生,并對其中一些學生長期觀察。本文以某普通中學高三學生為例,通過與其和家長的交流,筆者試探討在接下來的30天中如何使其調整好心態迎接高考,希望能使更多學生收益。
一、案例背景
1.學生學習情況
學生成績能達到二本線,但是其目標是一本,學生每科成績都較平均,數學相對薄弱。從與學生和其家長的溝通情況來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
2.家庭情況
學生的母親主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學生的自覺性較好,所以家長對學生的學習不太操心,學生能積極向家長反饋自己的學習情況并做調整。
二、案例回放
1.學生情況
(1)每次筆者與學生溝通學習計劃,學生會認真聽取并按計劃進行學習,及時調整目前的學習狀態。
(2)學生的信心不足。學生成績(按當地一模與二模考試情況)在二本線以上,且接近一本線,數學是學生的弱科,成績在100分左右,只要學生再進步一些就可以上一本。但學生對數學能否真正提升抱有懷疑心理,并對成績上一本線也表現出信心不足。
(3)學生有較強的計劃性。每個月,學生都會把計劃安排好,定好目標,每周復習哪些知識點都經過仔細合理的安排。這種較強的計劃性能幫助學生在每一科的學習中有條理地按照考綱要求梳理知識點。同時,也讓學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做到真正的“知己”。
2.家長情況
該生家長在管理方面比較寬松,家長對學生的綜合情況比較放心,但也迫切希望學生能夠考上一本,考出好的成績,這些“期望”的明顯表露,無疑會在這離高考30天的時間里給學生帶來較大壓力。家長對學生的期望體現在經常鼓勵學生并期望學生能考進某大學,這種經常性的期待又會給學生帶來不少壓力。在學生本來信心就不足的情況下,讓學生產生恐懼和害怕的心理。
三、督導診斷
本案例中,筆者發現,一方面學生對學習有較強的計劃性與目的性,能較好地執行計劃,但隨著高考一天天逼近,學生的數學成績還是徘徊在100分左右。另一方面,學生自信心的不足和其家長的期待給學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壓力。身為實習班主任,筆者又該怎樣促進學生及時調整好心態呢?怎樣才能順利地度過這關鍵的30天呢?
1.學生學習壓力大、信心不足
該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是每個過來人都明白的,這種壓力是無法回避的,學生需要合理調整自己的心態并增強自己的學習信心。當然,這些不僅需要學生一個人的努力,還有班主任、家長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因此,在這30天里,最關鍵的就是學生心態的調整,我們需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難題,共同面對這個挑戰。
2.需要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良好的環境可使學生感受到心境平和,經歷一天緊張忙碌的學習,學生回到家若能看到家長肯定的目光,或是一桌可口的飯菜,自然會心情愉快、身體放松,學習效率也會更高。可見,最后30天里,家庭環境也十分重要。家長要維持輕松穩定的情緒,不要給學生太大的壓力,繼續保持對學生的鼓勵。
四、指導與建議
本案例中,筆者從學生、家庭角度入手,就高考前30天如何調整心理狀態作出分析如下:
1.薄弱科目重點對待
在最后的30天里,應該繼續重視基礎知識與方法的鞏固,繼續對薄弱科目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本案例中,該生的數學大題特別薄弱。因此,筆者建議學生按照大題的考點專項去突破,前三個大題(概率、三角、立體幾何)比較簡單,一定要爭取多得分,應結合考點進行專項練習。同時也要注意套題的訓練,畢竟考試是一場綜合性較強的戰斗,每周堅持完成兩套試卷練習,保持這種考試狀態并得到成績上的提升。
2.加強自身調節
在心理上,學生要多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不要想著完成不了怎么辦,或是我不行怎么辦,讓學生明白考出自己的平時水平就是成功。平時,多讓自己的情緒放松,保持積極的精神面貌。
關于壓力緩解,心理學研究認為,宣泄有傾訴、書寫、運動、哭泣等幾種形式。可以把不高興的事情或壓力寫在紙上,然后把它撕爛,跟煩惱說“拜拜”。同時,每天適當的運動也能使情緒得到放松。
3.家長及時疏導并樹立正確榜樣
有時候,家長以學生身邊的某同學為榜樣,反而會造成學生的壓力與不安。其實榜樣可以是一些如何克服困難獲得成功的經歷,甚至是家長本身經歷。樹立榜樣時應用激勵性語言,如“我相信你也能克服困難”。在這30天里,學生的性情可能波動較大。家長對此不要急躁,要允許學生有一個漸進的過程。
同時,這30天盡量增加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家長應密切關注學生這30天的成長并提供幫助,使其順利度過這次挑戰。
綜上所述,筆者期望每個即將經歷高考的學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態,迎接這一挑戰!
參考文獻:
吳鍵.調整心態,滿懷自信迎接高考洗禮[J].中國教育報,2009(11).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數學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