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環保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需要全人類的共同關注。作為教師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就顯得責無旁貸、至關重要。只有當學生掌握較多的環保方面的知識,聯系他們學習、生活的實際,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健康意識、主題參與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結合教學實踐,粗淺探討了將環保教育寓于行規、情境、任務等信息技術教學之中。
關鍵詞:環保教育;行規;情境;任務
人類社會在飛速發展,人們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但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逐漸被人類所破壞,目前環境的惡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保護環境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也成為全世界人們的共同行動,保護環境是我們每個地球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更是責無旁貸、至關重要。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中了解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培養學生改造和優化環境的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在教學中把環保教育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呢?下面我就結合自身教學中的一些實踐體會,談談環保教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滲透。
一、結合行規,自然滲透
環保是一種自然的回歸,更是一種生活的時尚。我們要把綠色環保教育滲透在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中,不僅能促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更能把環保意識化作學生的實際行動,變成學生的日常行為,讓環保行動進行到底。
環保應從整潔干凈做起,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的參與中,我要求學生人人備好一雙鞋套,進入機房穿好鞋套,以保持機房的潔凈;提倡學生不使用一次性鞋套,盡可能利用家中的舊衣舊褲的布料,與家長一起制作鞋套,因為布鞋套方便清洗,可長期使用,非常環保。讓環保教育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價值觀和道德觀,讓學生積極極地參與綠色環保行動。
又如,在學習《認識計算機》時,我要求學生明確:正確使用計算機,能延長計算機的壽命,減少能源的浪費;設置計算機自動轉入休眠狀態或關閉顯示器的時間,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用電,減少能源的浪費;正確使用并保存好外存儲器,可以減少光盤、U盤的浪費;不隨意打印,養成文稿經修改認真檢查后再打印的習慣,盡量減少打印,減少紙張和打印耗材的浪費。讓學生在日常行為規范中不斷增強生態意識,增強環保責任感。
二、創設情境,巧妙滲透
信息技術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技能性于一體的學科,它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創造性,也具有明顯時代特點。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綠色環保知識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也應得到了充分體現。在教學中除了向學生傳授信息技術知識,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同時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點,挖掘教材中原有的綠色環保因素,尋找綠色環保的“相似點”“滲透點”“融合點”,將環保教育深入淺出地孕育、滲透、副合于知識載體之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態度,潛移默化地進行環保教育,熏陶學生的環保意識,樹立愛護環境vwXNdY5fCnSReknlRUuMghYWuji13kBt6aNBD931kk0=、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的思想。
如,在學習《制作電子賀卡》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賀卡相信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也肯定收到過賀卡或送出過賀卡,是嗎?每逢佳節,同學們是不是都會互送賀卡呢?每當老師看到同學們準備了那么多賀卡時,不免有些擔憂,擔憂什么呢?接著播放視頻,引導學生:你們看,賀卡都是用最好的紙來做的,而且用量越來越大,砍伐的大樹也越來越多。據統計,每10萬張賀卡需要消耗近1噸優質紙張,相當于砍掉30棵生長了10年的樹。樹木被砍伐的直接后果是降雨量減少,裸露的土地形成土丘……此時,學生的表情變得非常嚴肅,有的學生還補充到:還會引起沙塵暴,草原也可能變成沙漠呢。在我精心策劃和安排的形象化、具體化的情境中,使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從內心深處充分體會到維護生態、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激發了他們參與綠色環保行動的強烈愿望,從而自覺樹立生態環保意識。
又如,在學習《初識畫圖》時,我利用課件出示幾幅精美的電腦繪畫作品:展示了美麗的大自然,有色彩繽紛的花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自由自在的小魚兒……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欣賞到優美的景色,使他們在欣賞圖片的過程中既感受了大自然的優美景色,又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同時產生了保護好大自然的欲望。這樣的情境雖然沒有直接講授環保知識,但已把環保意識滲透進教學中。
三、設計任務,有機滲透
環保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淺表的認識宣傳層面上,而應該落實
到實際生活之中,要將環保教育真正植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可以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和方法,深化學生環保意識。而鞏固練習是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任務,既能讓學生在體驗中增強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又能變原來傳統的、單一的常規練習任務為形式多樣的以環保為主題的練習任務,我相信環保意識定會更深入學生的內心,環保教育也定會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經常設計一些滲透環保知識
的任務。例如,在學習《復制與粘貼》時,我安排了“爭做護綠小標兵——看誰植樹多”的實踐任務,因為學生對創綠、護綠活動比較熟悉,學生感到特別親切,從而使他們完成活動的積極性也更高。在爭做護綠小標兵的過程中,當學生親手在荒漠上栽滿了綠色的樹木,讓荒漠披上了綠裝,他們個個臉上流露出了自豪與滿足。通過這樣的任務,不僅強化了學生“復制與粘貼”技能的運用與提高,同時在悄然無聲中也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了環保教育,實踐了環保。
又如,在學習《保護珍稀動物》時,學生在大熊貓信息資料的收集、識別、匯總、存儲、管理、加工、表達中,每一個步驟都需要他們的主動參與,這些愉快的任務給他們增添了許多在平時課上所無法享受到的樂趣,同時這些點點滴滴的工作又在幫助他們培養環保情感,形成自覺參與環保的行為。各小組制作出的多媒體作品主題突出、布局合理、風格獨特,傳達了環保信息,加深了環保認識。
總之,將環保教育滲透在信息技術教學之中,我們要認真地鉆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環保教育因素,要善于將環保教育滲透于知識載體之中。要像“著物物不知”的春風,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滲透得不露痕跡,滲透得細水長流,讓學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獲得環保啟示,從小樹立環保意識,關注我們生存的環境,愛護我們生存的環境,維護我們的美麗家園,從而成為保護環境的實踐者和參與者。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市城中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