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讓學生了解平均速度測量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原理,潛移默化中滲透控制變量思想,指導學生分析處理。
關鍵詞:重視實驗;數據處理;實驗原理
平均速度的測量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一章第四節內容。相對于上一版本,在平均速度的教學和學習要求上有所不同。上一版本對平均速度要求更多地處于了解層次。這一版本不僅要求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還要進行相關的計算和測量,要求有所提高。作為第一個單獨一節的實驗,對學生各方面的要求都不是那么高,更沒有提出科學探究的相關環節,但是科學探究的各個要素在本實驗中均能找到。所以,在教學中,學生的有效參與和體會遠比介紹各個環節重要。筆者認為,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學生了解本實驗的目的、原理、所需實驗器材、過程和對實驗數據的處理
這是實驗的基本元素,學生適當地了解對完成實驗報告以及以后自主進行實驗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二、通過實驗,進一步掌握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在分組實驗前,老師要帶領學生回顧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對提高實驗效率,提升測量數據準確率很有幫助。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操之過急,不認真回顧操作要領,所得的數據出入很大。
三、潛移默化中滲透控制變量思想
控制變量法是初中物理一種重要的實驗方法,在很多實驗中都有體現。本實驗不需要控制變量法,但要強調斜面的高度必須保持不變,并且作為一個要點,讓學生體會。
四、指導學生分析處理數據
實驗中,每組學生所測量的數據都可能不同。即使同一組的數據,小車運動路程不同,數據也不同。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記錄,特別是小車運動路程數據讀數時,一定要有估計值,這一點學生容易忽略。我在教學中使用的是分度值1毫米的刻度尺,先讓學生讀出多少毫米(要有估計值),再化成厘米或米,這樣學生就不會丟三落四。數據記錄后還要處理,即通過平均速度計算公式v=s/t計算。由于數據是小數,計算較復雜,這時要求學生耐心計算,保留相應的有效數字,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從對結果比較中,要讓學生明白,平均速度要對應某段路程或某段時間,離開了具體的路程或時間,平均速度是沒有意義的,從而加深學生對平均速度的理解。
這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和淺薄之見,敬請斧正。
(作者單位 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花園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