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為習慣將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初中階段是規范學生行為習慣的黃金時期。所以,規范他們的行為顯得非常重要。
關鍵詞:行為習慣;培養;學生
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學習和生活,更有助于學生成功。不良的行為習慣可導致一個人行為出現問題,甚至影響一輩子。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師的首要任務,也是教育的根本要求。
我剛分配不久,學校就讓我帶一個班的班主任,接手之前,原來的班主任和老師都向我反映:班里有個叫慶松的學生,非常調皮。上課不僅不遵守紀律,還經常在課堂上搞“惡作劇”,惹全班學生發笑,影響學生聽課;如果不喜歡哪個教師就經常起哄,嚴重影響老師上課的心情,年輕的教師由于經驗不足經常受氣。該學生頭腦聰明,精力充沛,但是做事拖拖拉拉,經常不做作業;但有時他表現好了或是認真做對了一道題,只要老師及時表揚鼓勵,他也會保持幾天時間。
我把他請到辦公室,讓他自己把情況說明后,再讓他說說自己錯在哪里?我發現他能主動說出自己錯在哪里,而且認錯態度還好,我順勢對他說:“同在一個班級,情同兄弟姐妹,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是必須的,你樂于幫助同學我能理解,但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不能傷害到別人,善待別人等于善待自己,尊重別人等于尊重自己。你很聰明,趁著年輕多學點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我們應該做到一節課有一節課的收獲,一天有一天的收獲,日積月累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我愿意陪著你不斷進步。我不管你原來如何,我只希望我的學生將來不后悔。目前你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張白紙,你怎么描繪自己的藍圖由你自己決定,我期待你……”沒等我說完,他說:“老師,你別說了,我錯了,我一定不再惹禍,你看我以后的表現。”
這樣的學生能夠有這樣的認識,我很欣慰,沒再深究。我想:要耐心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傾注愛心、關心和耐心。要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多關心他的學習與生活,拉近與老師和同學的距離,有進步或發現閃光點就表揚鼓勵。面對經常犯錯誤的學生或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教師處理事情時很容易情緒化,動不動當眾批評、挖苦、變相體罰等,要知道這樣做是無濟于事的,可能會把學生推向反面,逼急了什么事都會發生。有時讓學生自己反省,或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幾個月的努力,現在老師和學生都說他進步多了,上課聽課認真多了,也坐得住了,同學們也都愿意和他交流了,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提高,任課教師都說他變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愛心就沒有好的教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不是靠幾次教育就能養成的,需要長期的、嚴格的、持之以恒的愛才能形成。
(作者單位 河北省蠡縣曲堤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