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提問,不能為了教學進度,只是反復地提問那幾個“有名”的學習好的學生,而忽視了“無名”的差生。這樣長此下去,必將會造成差生更差,影響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教學;提問;兼顧差生
現在全國的新課程改革,都在進行著一項很重要的課題研究,那就是關于打造高效課堂的研究,我這里想對于課堂教學的一個“關鍵點”——課堂提問,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反復地提問學習好的學生,而忽視了差生。課堂教學必須兼顧差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由此我想到了前幾天學校組織匯報課,我聽了一個班級的課,應該說,這節課教師準備非常充分,教態自然,還能運用自制教具板畫和進行教學,各個知識點也講解到位,但唯有一處,令人遺憾。
她的班中有一個長得很精神的男同學,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可能他尚未懂得作為學生上課應該遵守紀律,也可能他有好動、愛說的習慣,一上課他就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他總是重復老師的話,或者接老師的話,顯得“很不安分”。
看出來老師對他很頭疼,經常警告他:“××,不要說話!”“××,要遵守紀律。”而這名同學似乎“聽不懂”老師的話,依然時而接話,時而重復老師的話。在這其間,他不斷地舉手,老師只叫他回答過一次問題。
我想,這個同學一定是個表現欲極強的學生,他一定是想以自己的多動和多語來引起老師的關注。而我們的這位老師心理學可能知之甚少,沒有明白學生的心理,只管用“堵”的方法,結果無濟于事。如果這樣長久下去,恐怕這個學生要變成“后進生”。
其實,老師不妨這樣做:當他重復老師的話或接話時,老師可以就勢讓他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當他答對之后好好地表揚他,并告訴他:“一個好學生不僅要學習好,而且課堂上還要認真聽課,不重復老師的話,不接話,遵守紀律,這樣的學生才是最棒的……”我們看,課堂上這個學生不斷地舉手,而老師卻視而不見,只讓他回答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我細心觀察了一下,當他答完問題后,著實安靜了好長時間,這就是他的表現欲得到滿足的正常反應。所以說,只要老師能多關注一下這個學生,滿足他的表現欲,多給他表現的機會,并適時地強化引導,相信他的小毛病一定會慢慢地改掉,一定會把勁頭都用在學習上,不會再令老師“頭疼”。
有時候,教育是一門很值得動腦的藝術。當老師用“堵”的方法不奏效時,不妨試試“導”,或者“導”“堵”并用,像呵護、修剪小樹苗一樣,讓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新城局高效農業示范園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