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數學學習是中學階段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除了學習環境、教學內容和教學因素等外部因素外,學生還應該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和改進學法。
關鍵詞:高中數學;適應能力;改變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建議
一、培養學生適應初高中數學之間變化的能力
與初中數學相比,高中數學在學科特點上出現了數學語言在抽象程度上突變、思維方法向理性層次躍進、知識內容的整體數量劇增等新特點。這就要求高中生改變以往對數學學科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為真正地學好數學做準備。
二、應當摒棄不當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
2b1109d0ce9250e55625ed4515875dc81.課前不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
2.上課不專心聽講,不做筆記、甚至不會記筆記。
3.不愛看書(課本),做作業前不復習,不會做題才翻書;不愛思考,作業機械模仿。
4.不重視基礎: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5.課后不善總結。
三、學習方法的一些建議
學生應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訂計劃、課前預習、上課聽講、課后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階段小結、試卷分析、建糾錯本等幾個方面。
1.制訂計劃:每學期、月、周都要有學習計劃,使學習目的明確,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
2.課前預習:課前預習不僅能培養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3.上課聽講:聽講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關鍵環節。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4.課后復習:復習是高效率學習的重要一環,強化對基本概念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
5.獨立作業:做作業時應該自己獨立思考,靈活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理解和對新技能的掌握過程。
6.階段小結:在學完一章或一單元以后,在進行系統復習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
7.試卷分析:每次考試后,要分析自己丟分的原因,訂出改進的措施,以便在以后的考試中盡量不犯類似的錯誤,減少不應有的失分。
8.建糾錯本: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以防再犯。爭取做到:找錯、析錯、改錯、防錯。
當然,學生要想真正地學會數學,就要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以真正地學好數學并愛上數學。
(作者單位 四川省達州宣漢縣土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