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學在面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這里必須重視歸納法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科學歸納是從個別事物的考察中抽象出一般規律,然后概括到同類事物上,并判定這種規律是同類對象的共同規律的推理方法。如牛頓研究萬有引力的過程倡導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或歸納物理規律。“大氣壓強”的教學過程中也要求學生多觀察、多實驗,歸納得出結論。歸納法不僅在物理教學建立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還對師生從實驗、觀察中總結規律具有重要意義,它是進行物理教學必不可少的方法。
關鍵詞:綜合素質;發展能力;觀察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同時又是一門成熟的,能大力促進生產力發展的較為固定的科學。但一些教師在傳播物理知識的同時,忽視了物理學發展中物理學家所創造的一些科學方法和研究技巧,那是非常遺憾的,特別是在面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怎樣教學物理確實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這里簡單談一談歸納法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科學歸納是從個別事物的考察中抽象出一般規律,然后概括到同類事物上,并判定這種規律是同類對象的共同規律的推理方法。
由于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觀察與實驗是學好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教學中的演示實驗一定不能簡單的“老師做學生看”,不能只記住實驗結論,而是要教給學生實驗方法從而歸納出結論。對于學生分組實驗,則一定要手腦結合,先弄清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及規格性能,并對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共同研究,做好操作記錄。課后做一些小實驗,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還可以鍛煉動手動腦歸納分析的能力。作為物理學第一次大綜合輝煌成果的牛頓力學,就是運用科學歸納法建立的。牛頓認為,探索事物屬性的根本途徑是從實驗中把這些屬性推導出來的,“實驗科學只能從現象出發,并且只能用歸納來從這些現象中推演出一般的命題”。對于一切物體相互吸引的證明就是如此,“如果依靠事實和天文觀察,普遍發現地球周圍的所有物體都被吸向地球而且這種吸引正比于這些物體各自所含的物質的量,月球同樣也按其物質之量而被地球吸引;但與此相反,我們的海洋則被月球吸引,所有的行星互相吸引,而彗星也以同樣的方式被太陽吸引。那么根據這條定律,我們普遍承認,無論何種物體都有一個原則,即它們能互相吸引。”
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人只注重結論,死記硬背、照搬照套、把方法和知識割裂開來了,認為“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這種灌輸式的教法,阻礙了學生素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所以進行物理教學不能僅僅要求學生機械地記憶物理規律,而是要創造物理情境,使它們盡可能多地回憶、接觸物理現象,并從現象中歸納出共同的帶有規律性的東西,即物理規律,物理教學改革中倡導的發現教學法,實質上也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或歸納物理規律,而不是靠老師灌輸。
如,研究“液體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時,我們用一個塑料瓶,在瓶的高度不同的幾個位置鉆幾個小孔,然后用水裝滿塑料瓶,通過觀察,與液面距離較大的孔所流出的水的射程較遠些,這樣可歸納出“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實際應用上,水池里越深的管子,流出的水壓力也越大。“大氣壓強”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如果我們用一個玻璃杯灌滿水后,用一塊玻璃片蓋住,然后把它倒立過來,手拿住杯底,可觀察得出,玻璃片托住了玻璃杯里的水,這樣可歸納得出大氣中存在壓強,也就是“大氣壓強”。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多觀察,多實驗,歸納得出結論。
所以歸納法不僅在物理教學建立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它對我們現在從實驗、觀察中總結規律也具有普遍意義,它是進行物理教學必不可少的方法。
(作者單位 河北省香河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