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指出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課堂教學;誤區;對策
眾所周知,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依賴于教師有效的“教”。幾年來,深入課堂聽課,發現了很多平實、樸實、扎實的課,不乏精彩的課例。與此同時,也看到了不少課堂上存在著無效的教學行為,讓人甚感課堂不應承受如此之“痛”,當改之。
一、誤區
課堂提問過碎過濫,一問到底,偏離了教學重難點,缺乏嚴整性;課堂上充斥著“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是非問”;課堂提問不給學生思考余地,即問即答,學生思維深度不夠;有的教師喜歡群問群答,一題多問,使課堂教學成了滿堂吼。數學課上,沒有比較價值的算式,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糾纏了好長時間,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還有的教師問題過于開放,指向性不明確,無數學味。語文課上,剛開課,教師就問“我們共同來學習這篇文章,同學們,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呀?”問題過淺,實屬明知故問;在學習某一文段時,問“這段寫得怎么樣?”問題不明確,學生不知道是從語言、情感,還是從寫作手法上進行回答……
二、對策
“問是深入的階梯、是前進的橋梁、是觸發的引線、是覺悟的契機”。有效的課堂提問,必須要了解學生,理解教材,把握學生的真實學習起點。有經驗的教師,都注重課堂提問,使“課堂是放飛師生思想的天堂,教師用自己思想的火種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
1.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抓住知識的關鍵(重點、難點)與本質,盡可能設計容量大的問題,變“小問題”變成“大問題”,讓“大問題”引起學生積極地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密度與效度,以“精問”促“深思”。
2.教師提問后應留給學生適當的思考時間,不能即問即答,也不要齊問齊答。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別提出難易適度的問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回答問題和表現自我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習信心,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并在各自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有所發展。
3.課堂提問,應問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到解決,還應明確問題實質指向,給學生提供思考的方向,讓學生在思考問題時有所憑借,有思維的“抓手”,能讓學生在一個適當的框架中進行有效的思考。問題要科學合理,像“作者是誰”這樣過于淺顯的問題或無數學味的問題,我們課堂上應該堅決摒棄。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