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基礎教學課程,在強調知識與技能全面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意義重大,教師要上好初中信息技術課首先就要解決好教學方法改革的問題,從轉變教學態度入手,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
一、互聯網教學模式
對于信息技術教學而言,互聯網的應用是這一學科的顯著特點,應該凸顯互聯網的優勢地位。互聯網教學的意義在于,通過網絡媒介學生可以學習到書本以外更多的教學內容和知識,培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特別注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枯燥無味的知識通過網絡知識的轉化,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學生在輕松的瀏覽中獲得了知識的升華。比如,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打字練習,生硬的方法不但沒有效果,反而會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而互聯網的參與則使得打字練習的方法不再單一,很多相關的軟件能夠提高打字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利用趣味引導法
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是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但這一特點使得信息技術教學受到相應的限制,又因為初中生的大多數課程都是理論基礎知識教學,使得學生對理論教學產生厭倦的心理。基于這種考慮,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盡量使用趣味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得到放松。利用趣味引導法可以在課堂上教給學生怎樣進行網上購物,如何利用繪圖工具進行繪畫,利用軟件修改照片,進行網上交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信息技術的好處。基于對事物的好奇,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三、進行教學創新
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教學發展的需要,要進行教學創新就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創新的方法在于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現狀,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態度。信息技術教學創新的方法可采用開展課堂活動的方法。例如,在進行如何利用網絡郵箱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當“小老師”,通過PPT的演示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師采取小獎勵的方法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術課對于教師而言,這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只有改變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鄧家宏,羅杰.試論基于任務驅動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1).
[2]劉慶峰.淺談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術課[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
(作者單位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選將營
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