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識字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任務。小學生對于抽象的字形、字義等學習接受起來有一定的困難,識字教學就成了低年級語文教師需要克服的教學重難點。下面闡述了如何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識字,激發學生興趣,尋找適合教材與學生的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要想學好語文,大量的識字是前提,尤其是小學低年級,識字是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任務。剛入學的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學習的經歷少,思維還是以形象直觀的具體思維為主,因此他們對于抽象的字形、字義等學習接受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識字教學就成了低年級語文教師需要克服的教學重難點。要想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識字,教師就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找適合教材與學生的識字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實踐,我是這樣教學生識
字的:
一、變抽象為具象,促使學生識記生字
認識學習是枯燥乏味的,需要認識字形、記住字音,還要掌握字義。對于這種毫無趣味可言的事物,小孩子的情緒只可能是被動消極的。如果放任孩子們這種被動消極的情緒,那么識字的效率就會大大降低,孩子的思維發展也會受到局限。所以,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就要在學生的起始學習階段通過各種方法來創設識字的良好情境,調動起孩子識字的興趣,引導孩子體驗識字的樂趣所在,讓孩子樂于學習,主動識字。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識字6》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在向學生出示生字以后,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自編謎語:水很少(沙);禾苗在中央(秧)。偏旁記憶:三點水:海、灘、溪;禾木旁:秧、稻……引導學生想一想:生字偏旁與生字的含義之間的關系。還有許多利用學過的生字或偏旁學習新字的方法,像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如:艦(舟+見);秧(禾+央)。
二、引入游戲競賽,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年齡小,自制力較差,活潑好動,善于模仿,喜愛表現,游戲和競賽是他們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教師應注意在教學生識字時要充分利用這兩種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比如猜謎語、小伙伴、幫生字寶寶找家等等,還可以設計圖文并茂的課件幫助學生完成游戲。把這些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引入識字學習中,讓學生在學中玩,在游戲中認識新字,完成教學任務。如,教學人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3》時,我就出示了這樣的謎語來幫助學生認識生字:身體多輕柔,逍遙漫天游,風來它就躲,雨來它帶頭。(云)像云不是云,像煙不是煙,風吹輕輕飄,日出慢慢散。(霧)學生通過謎語既認識了生字,又記住了有趣的謎語,學習興趣濃厚,識字效果良好。另外,我們還經常組織學生做“找朋友”的游戲,以此來輔助學生識字。就是將生字與音節分別制成頭飾戴在學生的頭上,老師說:“開始”,學
生就迅速行動,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通過這個游戲,學生們對字形和字音的掌握都非常牢固。
三、發揮合作優勢,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互幫識字
學生之間的水平肯定各有不同,有的掌握得快,有的學習的慢,教師很難對所有學生一一關注,逐個輔導。在這種情況下,建議老師們把班內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引入小組競賽機制。小組成員互相幫助,共同提高是解決教師無法關注所有學生的最佳方法。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學習不同的識字方法,互相提高。學生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啟發,共享資源,一起進步。這種合作學習的方法對于學困生的幫助尤其明顯,因為幾個孩子輔導一個
孩子識字,無論是字的發音、字形的記憶還是生字的書寫,都會認真負責地完成。在這種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完成了識字任務,還提高了合作意識,培養了團隊精神。
四、拓展教育資源,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處處皆學問”,精彩的生活給學生識字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家庭、社區、街道、公園都是學生識字的場所。在一年級語文下冊中,有很多地方關注到了學生的生活。比如,“我認識班上所有同學的名字,你呢?”“我在看商店買東西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字,還收集了一些食品商標呢!”“我走在大街上,特別注意街道兩邊的招牌。這樣也能認很多字呢?”根據這些活動提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公園、春游等,讓學生一邊游覽參觀,一邊認識積累生字,學生就會學得興致勃勃。學生自覺地運用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喜歡識字并樂于識字以后,教師就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在生活中識字。
總之,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識字教學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多種方法結合運用。教師在上課時不應該重復枯燥,使識字變成學生的負擔,而是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積累,教會學生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從而增加學生的識字量,提高學生識字教學課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行濤,周衛勇.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開明出版社,2011-10.
[2]李德邦.編識字歌訣“四宜四忌”.小學語文教師,2000(10).
[3]王美英,張春紅.探究識字“小秘密”活動簡介.小學語文教師,2003(04).
(作者單位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州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