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實施素質教育新課改理念要求下,要認真研究新教材和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掌握適應課程標準理念的教學方法,運用“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創新的學習氛圍,注重教學評價。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信息技術;信息素養
作為信息技術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課應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及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技能,是我們一直關注和探討的問題。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以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為基礎,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倫理,使高中生發展為適應信息時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養的公民。作為信息技術課的教師,筆者認為,應著力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大大提升。
一、認真研究新教材和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基礎,這對于任何學科、任何環境、任何學習階段的教育都是這樣,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學習者就能夠獲得學習的內容,對所做的研究進行擴展,對自己的學習進行更有效的控制。
基于以上觀點和要求,教師必須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及素質教育的理念體現在課程標準之中這一理念作為首要和根本的任務,并且隨時制訂有利于學生接受的知識學段目標。
二、探索適應課程標準理念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師生為完成一定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途徑和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實施新課程就是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在充分考慮學生、教材、環境等背景因素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在師生組成的教學共同體中,通過師生交往為主的活動過程,達到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總目標的教學活動。比如,在講文件的下載時,不但要讓學生學會簡單的下載,而且要學會使用下載工具,了解各類下載工具的特點。我是以最常用的迅雷為例來講解的,這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很多網頁上,有精彩的動畫,你怎樣才能利用工具把它下載下來呢?在接到這個任務后,很多學生不以為然,動手一試才知道并不容易解決,還有在學生操作過程中發現,有些網站的文字和圖片是不能簡單地右擊下載下來的,這些都是跟學生實際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關的技巧,教師要善于發現,并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一系列的訓練,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因而使學生的信息素養也得以提高。
三、嘗試“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是指教學中以若干個具體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介紹和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做好四件事:提出明確的任務;為學生完成任務提供必要的知識和資源;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評價。
四、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創新的學習氛圍
高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發展日趨成熟,他們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富于創新。因此,信息技術學習氛圍的形成,除了課程中規定的任務外,關鍵在于學生日常生活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程度。
開展多種形式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信息技術課程可以營造輕松、自由、形式多樣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每堂課的教學內容不必安排得太滿,應該給學生留下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學生可以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自主學習計算機知識,上網閱讀網站上的新聞,甚至也可玩一些積極健康的小游戲,寓教于樂。同時通過成立信息技術興趣小組和開展各種信息技術比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注重教學評價
傳統的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測查,這種觀點在一些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而在新型的、建構性的課堂中,評價形式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根據信息技術課學科的特點,我們不能單純地從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我們還應該從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去評價他們。以前,評價是由教師單獨作出的,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應該讓學生參與到教學評價中來,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上進心,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
總之,在課改條件下,教師應下大力氣鉆研課程標準,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教學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手段和途徑,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對教學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教師必須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認清和避免出現教學中的一些誤區,這樣才能取得出色的教學效果,培養出新時代具有信息素養的創新型人才。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