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因見識面不廣,接觸的事物少,導致他們的抽象能力較差,根據教材內容,適當地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展現生動、直觀的畫面,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關鍵詞:多媒體;少數民族;數學
多媒體是最近幾年才走入少數民族地區課堂教學中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以前是聞所未聞,更不用說見過了。近幾年,隨著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技術在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獨具魅力的作用,它不但增長了孩子們的見識,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學生注意力、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
記得第一次帶學生用多媒體上課,一進多媒體教室,學生東張西望,說個不停,感到很開心,也很茫然,都不知道下面要做什么了。當畫面上出現圖片和音樂時,教室立即安靜下來,都睜大眼睛看著、豎著耳朵聽著……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當然下面的教學也就很輕松了。我們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就是集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為一體,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少數民族邊遠地區學生因為地理環境、家庭條件、學校硬件設施等因素的影響,對多媒體技術接觸幾乎為零,如果教師上課能根據教材內容、兒童心理特點,運用現代教育媒體提供形象材料,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趣味化、生活化,將會更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興趣,促進學生盡快以最好的心態進行學習。
二、運用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上好一堂課,關鍵在于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使學生輕松易懂,理解深透,印象深刻。但有些知識內容很難用語言和教具能達到這個目的,即便能達到,也浪費很多時間。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因見識面不廣,接觸的事物少,導致他們的抽象能力較差,根據教材內容,適當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展現生動、直觀的畫面,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我首先創設情境,激趣引入:用多媒體顯示由幾種立體圖形組成的機器人,然后提問:“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位機器人朋友,你能說說它是由哪幾種立體圖形組成的嗎?”學生看著機器人很快就說出它是由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組成的。在學生回答時,機器人搖動了相應的身體部位,并且發出了表揚的聲音“你真捧”,學生積極性一下提高了,接下來的問題都爭著搶著回答。在學習圓柱的特點時,畫面上出現了茶葉盒、易拉罐、日光燈管……當請學生想想把這些物體畫在紙上是什么樣的?在學生想的時候,又用多媒體演示:將實物隱去剩下圓柱體的輪廓,問學生你們想的和畫面上的一樣嗎?在學生認識了圓柱體,口述其特征時,學生邊說,多媒體演示配合上下面重合、側面展開是長方形、高都相等……這樣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學生通過直觀演示,就輕松地掌握了這節課學習的內容,饒有興趣地學會了圓柱體的特征,既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又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了知識,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運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降低難度,理解概念
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概括和作出判斷。采用多媒體動態圖像演示,借助其豐富的媒體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還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
如,教學“角的認識”時,在讓學生畫出帶有3個角以上的圖形時,首先用展示臺展示學生的圖形,然后多媒體演示:五角星上的五個角、紅領巾上面的角、三角板上的角、生活中用的鬧鐘鐘面上的角、折扇上面的角……當隱去實物時剩下輪廓時那就是角,從而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稱。在比較角的大小時,也用多媒體演示:點、一邊重合看另一邊,當點和邊都重合時一樣大,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等,這樣就很容易幫助學生把抽象的知識直觀顯示出來,有助于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
因此,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突破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年齡特征和生活實踐的制約,為學生鋪路搭橋,逐步降低思維難度,從而達到理解概念的目的。
四、運用多媒體擴充信息,增加密度
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可進行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對信息進行優化處理。它利用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不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復習、練習課中由于課內時間總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師在課前把復習、練習的知識制成課件,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搜集的信息多、快,節省時間,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在少數民族地區如果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就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從而在探求新知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求知心態,搞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四川省鹽源縣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