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教師培訓顯然已經跟不上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學歷培訓的模式已經不能在新課程下的教師培訓中發揮優勢,中小學教師是新課程的具體實施者,作為承擔培訓任務的高等院校,如何才能有效地完成培訓成為新的課題。對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教學一定要顯示出獨特的魅力,滿足特殊學習群體的個性需求,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主要針對新課改下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問題進行淺析,僅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新課改;中小學教師;培訓;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新課改要求的不斷滲透,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遇到的問題也逐漸地暴露出來。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主要是強調以培養學生積極性為主,以學生的學習方法為引導,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單單扮演著教學者的身份,也是教學的引導者和參與者,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很大的幫助。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才能真正解決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全面促進新課程的開展,有效地完成教師培訓就成為新的教學課題。
一、傳統教師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1.觀念與方式相脫節
傳統的教師培訓往往在倡導先進、科學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同時,卻采用了與這觀念不符,有時有些培訓方式甚至是產生不良結果的方式。例如,培訓的目的主要是更新觀念,提倡學生積極參與的教育教學觀念,但是當前對教師的培訓卻仍然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并沒有給予培訓教師參與到課堂中的機會。一般要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教育觀念,而另一方面對教師的培訓卻仍然采用傳統課堂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教師在培訓中學到的教學技巧就是模仿,根本就沒有自己參與創造。培訓的目的是倡導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的教育觀念,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卻根本沒有考慮到受培訓者的需求,還是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這種觀念和方式與培訓的目的相脫節,對于教師來說并沒有加強他們進行教學改革的觀念,反而加強他們對錯誤觀念的印象,由于整體模式沒有改變,因此,即使在培訓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策略或技巧,教師也不會在實際的教育活動中自覺地運用,更不可能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創造出有效的教學方法。
2.對教師的教學背景不夠重視
長期以來,在教學中存在這樣一種觀念,就是“學生是一張白紙,任由教師描繪”,對于學生在進行正規教育之前掌握的知識產生忽視。事實上,兒童在進入學校,甚至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對一些知識有了一定的掌握,對一些生活的常規有了一定的認識。上述誤解延伸到教師培訓中就演變成完全忽視教師對教學觀念的認識,對教師的教學背景認識的也不夠,因此,將教師也認為是“一張白紙”,認為只要一味地將科學的教育觀念傳授給他們即可,完全沒有考慮到他們是否接受。然而,通過大量調查研究發現,教師的頭腦中如果始終保持這種錯誤的觀念,那些與其已有觀念不符的科學教育觀念就很難進入他們內在的認知結構中。這就告訴我們,在培訓的過程中必須要時刻關注和重視教師已有的教育背景,幫助他們理清已有的教育觀念,這樣才能使他們很好地接受和吸收培訓所倡導的科學教育觀念,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
3.對高層次學習與基礎學習的界限認識不清
教師培訓的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師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能力,而實際的教學問題并沒有唯一的答案,因此,教師在培訓中學習的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方法,而是解決具體問題的高層次的學習。傳統的師資培訓對高層次學習與基礎學習的界限認識不清,教學設計安排不合理,沒有完全讓教師融入課堂中,解決教師的實際問題,因此,并沒有真正提高教師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高層次學習需要真實的情境,學習的內容應該是真實性的任務,這樣學習者從探索具有復雜性、整體性和挑戰性的任務中獲取經驗,將有助于他們構建起針對具體情境的問題解決圖式。
二、新課改下的教師培訓模式
1.樹立教育新理念
樹立良好的新教育理念,是開展新課改下教師培訓工作的前提條件,對于教師的培訓不僅僅限于對新教材的熟悉和認識,更重要的是要求于教師充分理解課程改革的目標、指導思想以及教育哲學、理念、教育手段和方法、教學行為的一系列變革。當前,新課程標準和實驗教材改動比較大,更加強調的是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引導和幫助的作用,全面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實施課程改革,必須要求教師樹立教育新理念。
2.加強培訓者的培訓
對培訓者進行培訓,是當前開展新課改教師培訓工作的關鍵環節,這個過程一般是由高等教育機構負責實施,由主管師訓工作的部門組織一批具有一定教育理論知識素養的師范院校教師和教研員參加的培訓,一般是采取報告、專題講座、教學案例評析等形式對培訓者進行先期培訓,增強他們對新觀念的認識,促進后期對全體教師的培訓。
三、構建合理培訓新模式
1.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新模式
“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模式注重“先問題,后學習”,即在培訓者指導下,學員從現實的實踐活動中選擇出現的教育問題,并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開展主動探究式的綜合學習。問題是培訓過程中的事實依據。問題確定以后,培訓者通過一定的途徑把問題呈現給學員,讓培訓者和學員同時面對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很大空間去思考和創新,通過這個過程實現共同進步,雙方受益。與傳統培訓模式不同的是,在“以問題為中心”的培訓模式中,培訓者沒有固定講課任務,所講述的知識都是動態的,更多的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求在培訓前必須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研究,對培訓者的創造性和探索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校本培訓新模式
當前有專門的培訓機構完成培訓工作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同時也無法滿足教師在進行課改不同階段的需求。同時這種培訓模式應用到現實的教學中也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教學能力的增長還是在具體的工作中形成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了校本培訓的模式,這種模式是在集中式培訓的基礎上,結合每個學校的具體情況,開展多層次全員性的校本培訓。這樣既從本校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出發,解決課程改革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同時又把學校的發展目標和需求考慮進去,充分實現教師專業技能和學校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3.參與式培訓模式
參與式培訓模式主要是使用參與式的方法進行的一種培訓模式。這種模式強調培訓者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多向交流與互動,運用多種手段調動學員參與各項培訓活動,發揮學員的主體性,使學員在參與中掌握知識,發展技能,并形成正確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價值取向。學員對培訓活動的參與表現在意識和行動兩方面,通過對自身教學經驗的總結和反思,充分領會新課程改革精神,通過對典型教學案例的剖析,充分實現理性和感性的統一,讓學員在培訓學習中主動進行思考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總之,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對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必不可少。教師在培訓的過程中更新已有的教學觀念,增強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注重教師教學工作的方向性,對于教師專業化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讓學習者有著“授人以漁”的收獲,最終全面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張利利.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模式研究[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謝美華.中小學教師培訓教學模式探討[J].教育探索,2008(10).
[3]王利軍.新課改下教師觀念的轉變[J].教育技術,2010(12).
課題項目:本文是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十二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青年專項課題《基于現代教育評價理念的農村中小學教師評價體系構建》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xyq125-009。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