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古而有之,以銅為鏡正衣冠,以人為鏡明事理。找一面鏡子不難,找一面能準確對照自己的鏡子卻不是件容易的事??鬃釉疲骸叭诵?,必有我師焉。”如果一定要為師,我看先要為“鏡”。
做學生的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應該公正地反映他們的真實水平,應該清楚地照見他們的瑕疵,應該清晰地反映他們的優勢。
教師想要做學生的一面“鏡子”,那么首先要學會公平、公正地對待他們。不能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調皮或搗蛋就在評價時給他們打個折扣,看不見他們的優點,也不能因為有些學生學習出色,就在班級樹立他們高大的形象。如果那樣,你fn3QsfohKUe+85cgqtmJ8A==的評價就會像一面不真實的鏡子那樣歪曲事實,讓學生的心靈因受到打擊而自卑或者因表揚過多而變得驕傲不可一世。
教師為“鏡”不是法寶,“法寶”是這面鏡子包含著一顆對學生的“愛”心。
有些學生并不明確知道自己的長處,那就需要這面鏡子來照出他們的閃光點。也許他不是一個出色的學生,但他讀課文有感情,他的繪畫是最棒的,他的體育成績總是在班級甚至學校名列前茅。那么,作為老師,你應該是放大鏡,讓他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這些長處,這些優勢。
人們常常對鏡梳理,這幾乎是每天的必修課。一個儀態端莊的人出現在眾人面前,本身就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蓬頭垢面、睡眼惺忪的人,總不會在別人的眼里找到一絲自信吧?教師為“鏡”,自己要做到儀態端莊,這樣才會在學生面前起一個表率作用。面對這樣的老師,學生如何不賞心悅目?
教師這面鏡子,舉手投足之間,不是權力的象征,而是“愛”的體現,不是臺上、臺下的關系,不是教師一言九鼎,自說自話,學生唯命是從,而是面對面的交流溝通,心與心的碰撞與理解,照見了優點,應該表揚,照見了“灰塵”,輕輕拭去。在教師這面鏡子面前,學生看到的是越來越端正的自己,越來越閃耀的形象,只有這樣的鏡子才會越來越亮。
教師在與學生交往相處的同時,學生也會如同鏡子一樣真實地照見教師自己的瑕疵。他們的愛恨,他們的純真,他們的勇敢和誠實,他們眼中的那些更為清楚明確的價值觀,沒有世俗觀念的想法都是教師的鏡子,不斷照見作為教師的你所看不見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評價,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與優勢,不斷地糾正、完善自我,才能讓自己更明亮清潔,更完美無缺,更無愧為師。
所以,教師作為學生的一面“鏡子”,不僅要起到典范的作用,做到公正、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更要學會平等地關懷和理解學生,更要將他們也當“鏡子”照向自己不夠光明的角落,及時改正缺點。那么,這樣的教師,這樣的“鏡子”,學生怎么會不愛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