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理學科是災害教育的主學科,地理教師可以通過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素材,廣泛收集資料,進行災害實際演習,小組活動,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來有效實施災害教育,提升中學生的防災能力。
關鍵詞:地理教學;災害教育;方法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十年”指出:“教育是減輕自然災害的中心,知識是減輕災害成敗的關鍵。”盡管災害教育還沒有正式納入學校的學科教育體系中,但是讓學生熟悉并掌握正確的逃生方式、自救以及互救的手段迫在眉睫。地理課堂作為災害教育的主陣地,在災害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筆者在授課中發現中學生災害知識薄弱,災害應急避險能力比較缺乏。中學地理實施災害教育的方法如下: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災害教育素材
以現行的人教版初中教材為例,教材中含有豐富的災害教育素材。如板塊構造中講到板塊交接地帶是地震頻發地區,就可以就此展開教學而非一筆帶過。觀看地震到來前生物的異常變化,做好防震準備,模擬演練地震到來時的自救與互救以及震后的處理工作。
二、廣泛收集防災教輔資料及音像資料
教材由于篇幅的限制,其內容畢竟是有限的,要想真正提升中學生的防災能力,教師必須收集大量的防災資料,尤其是圖文并茂的資料,快速吸引學生的眼球,加深學生的印象,音像資料能夠加深學生的感官印象,使學生歷歷在目、銘記在心。
三、選擇有針對性的災害進行實際演習
我國國土遼闊,自然災害種類多,發生頻率高,但各個地區的災害有很大差異,所以災害演習注意要有一定選擇性,要根據地區實際,選擇其中一兩種本地易發或頻發的災種,組織師生進行災害中逃生、自救、互救的實際演練,使學生基本掌握緊急狀態下的自救、互救的方法和技巧,普及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和常識,增強學生面對突發事件的應急技能。同時,災害教育尤其需要實踐,就是模擬訓練。模擬災害發生時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如果接受過模擬訓練,有了風險的感受,人就會有相關的知識,減少情境的不確定性,迅速做出正確的反應。
四、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及小組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知識競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地理知識,寓教于樂。小組活動完成某個災害中各環節的內容搜索。學生分組后再主動學習找尋所需的知識,并進行小組知識的整合。可以通過課堂小組知識展示,墻報、知識角等形式進行成果展示。這樣學生被帶入主動學習的過程,對知識收集提取的能力會大大提高,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也會增進。還可以請災害的親身經歷者講述在災害中的感受,進一步加強災害意識的滲透。
五、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全面反映學生的發展
地理學習的評價應注重多途徑收集,準確反映地理學習的結果和過程,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實現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在災害教育中,平時的實際演習、知識競賽、小組活動的完成情況都應該以一定的比例計入學生的總成績中,而并非唯一的筆試考試成績。
中學是普及災害教育的有利時機,中學地理學科是災害教育的良好載體,我們地理教育工作者應該負起責任來,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為災害教育盡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于秀麗.中學生地理教學中防災減災教育的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3.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